山西省应县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山西省应县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月考六)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8ddd93a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f

D.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18.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 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 之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子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 ,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B.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D.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19. (4分)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词语:节俭 幸福 行动 务实 中国梦 答:

20. 图文转换(4分)

下面是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①答出三个特点;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50字。

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 类别年份 篇 名 题料来源 初中 高中 诗词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劝学》《马说》《游山西村》 《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 《孟子·告子上》《师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观刈麦》《阿房宫赋》 《赤壁赋》 《离骚》《蜀道难》《春望》 《离骚》《使至塞上》 《念奴娇(大江东去)》 七、写作

21. (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1 2 2 3 3 0 0 1 2 1 2 2 2 1 1 1 2 1 1 1 体裁 散文 1 2 2 荀子、韩愈、 陆游 孔子、李白、 欧阳修 孟子、韩愈、 辛弃疾 白居易、杜牧、苏轼 屈原、李白、 杜甫 屈原、王维、 苏轼 作 者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蔡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她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白白耽误一年。

假如你是小蔡的同学,请帮她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月考六语文答案2016.3

一、课内阅读 (12分,每小题3分)

1、答案:D解析:只突出富贵与别家不同,没有揭示来源和地位。 2. C不能解读为“暗示了宝玉与母亲之间的矛盾”。

3.A(“神气”偏重于精神,“神情”偏重于表情;“坦然”强调无心理障碍,“安然”强调心理上有安全感;“更加”多在同一主体上递进,“尤其”多在另一主体上递进。)

4.B(①“你放着罢,祥林嫂!”语气更急迫,与后面“慌忙大声说”更协调;②“祥林嫂怎么这样了?”用疑问语气表否定,比一般陈述式否定句语气更强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5.B结合语境,可知“文育”是“往见”的宾语,“反命”的主语是“子高”。 6.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7.C “文帝不高兴了”不对,原文“文帝不豫,入侍医药”是指文帝病重。

8. (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关键词“稍”“习”“胆决”“愿”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关键词“兵甲”“御”“陈(通假字)”的翻译各1分,“一髻半落”的句式特点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1)稍:渐渐。习:通晓,熟悉。胆决:胆识决断。愿:希望。(2)兵甲: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御:统率。陈:通“阵”,阵地。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侯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

9.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10.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9.景与情关系的一般术语有: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包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共10种,然后一一排查即可。本诗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是典型的乐景写哀。

10.“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泣下沾襟。 “老病”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未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 四、11.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12.(1)D3分,E2分,B1分(B说有抵触情绪不准确,“科技进步了,人不受累了,可这人的关系也疏远了”这是今昔比较之后发现的不足,不代表抵触科技,否则他得自己手工收割,他就不会买手机,但是确实对人们因科技而疏远有遗憾。选AC不给分)

13. ①在结构上,“踩玉米秸”这个细节使小小说层次清晰,以此为标志,写了两个内容,表现了两种心情。②在内容上,第一次写踩玉米,要表现的是现代科技让农业生产给顺义造了“陌生感”;第二次则让他回到眼前丰收的喜悦上来,而且开始憧憬下一次的丰收。

14. ①是一个熟悉农活的人。这可以从他喜欢并享受“掰玉米,割玉米秸,运玉米秸,刨玉米根,耕地,整田垄,播种”这一套程序可以看出;②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这可以从“想找人说话”,他回忆大家一起劳动场面可以看出;③也是一个挺会享受生活的人,在小孩时“烤蝗虫、蚂蚱、蛐蛐吃,那个香啊”等等可以看出。

15.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主题。

第一种:赞成写人际关系的疏远。①科技使人们之间亲身接触的场合减少了,只有“声声”的交流,通过手机;但却少了集体劳作或是说合作的现场带来的亲切感。本文作者站在田野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