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1b7f0ba76e58fafab003fd

1.9 运行检查

与第三章的“6.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是否规定了运行检查,其中的检查要求是否明确;

? 用于运行检查的样件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 ? 运行检查的频度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

? 通过查阅运行检查记录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运行检查是否按要求得到实施,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 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询问设备操作人员的方式,了解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是否并如何采取措施;

? 工厂对发现设备失效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措施是否适当; ? 抽查运行检查记录,并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比较; ? 设备失效时的结果评价及处理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 1.10 不合格品的控制

与第三章的“7. 不合格品的控制”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查阅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确认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 在现场审查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在执行;

?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标识、隔离和处置;

? 重点查阅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记录并注意其处置情况;

? 随机抽查返工、返修品的记录,确认其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 对需要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效果如何。

1.11 内部审查与纠正措施

与第三章的“8. 内部质量审核”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是否有内审计划; ? 是否能覆盖所有要素;

16

? 是否由有资格的、受过培训的内审员进行审查;

? 一年之内,内部审查要涉及《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全部要素; ? 抽查最近一、两年的内审记录,重点查阅对认证产品一致性和体系有效性的审核结果;

? 在查阅内审记录时,注意其中的内审输入信息中是否包括投诉信息,特别是对认证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要予以重点关注;

? 通过抽查记录、询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确认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纠正,认为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12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与第三章的“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当有批量产品生产时,依据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描述,确认批量生产出来的认证产品和样品是否一致;

? 工厂是否制定了关键元器件、材料及结构变更(包括电磁兼容的要求)的控制程序通过样品描述,确认是否有变更;如有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 在对生产厂进行日常监督时,应确认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是否与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相一致,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1.13 包装、搬运和储存

与第三章的“10. 包装、搬运和储存”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在现场审查时,通过查阅与包装、搬运和储存相关的规定,抽查相关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方式,确认其规定是否正确实施; ? 储存的环境是否适宜;

? 操作人员是否明确知道产品包装、搬运和储存的相关要求,特别是特殊物资的控制要求。

2.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的依据

? 产品描述;

? 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 ? 申请书; ? 相关技术标准。

17

? 认证机构批准的变更报告 2.2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 认证产品的铭牌、标记等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一致; ? 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测试时的样机一致;

?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相一致。

? 电磁兼容性能有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相一致。 2.3 现场见证试验

? 根据现场情况从工厂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认证产品,检查员指定项目,由工厂的检验员动手试验,并作好记录。

(四)现场审查的技术 1. 审查的方法

? 审查范围及目标的掌握 —— 不要偏离目标,切忌扩大范围,按审查计划进行; ? 审查部门及审查内容的确定 —— 参见教材规定的各部门审核重点; ? 不符合项的确定 —— 主要考虑不符合事实是否影响认证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及一致性,以及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是人为因素还是文件规定不合理或执行不当。

2. 搜集客观证据

? 客观证据的属性 —— 参见教材8个属性; ? 收集客观证据的方法 —— 参见教材7个问题。 3. 抽样方法 —— 抽样应具代表性。

4. 作好审查记录 —— 应能反映人、事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等状况。 5. 填写审查记录

? 不符合报告;

? 工厂审查报告(包括产品一致性报及审查测试报告)。 6. 使用审查工具

? 检查表 —— 指明审查要提的问题及审查的结果。 三、审查结束

1. 确认不符合项整改措施

? 书面确认;

18

? 工厂现场跟踪确认。 2. 填写工厂审查报告 3. 提交工厂审查资料

第五章 获证后的监督

本章主要是让工厂检查员正确的理解获证后监督的各项要求。 一、获证后监督要求 1. 概述

? 获证后监督是产品认证的一个主要环节; ? 获证后监督形成的结果:通过、不通过、需整改; ? 获证后监督的结果对认证机构的影响:经济、信誉。 2. 监督审查的分类

? 定期监督审查 ? 特别监督审查

在发生下述情况之一时,可增加审查频次,实施特别监督审查:

1) 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时; 2) 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规定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 有足够信息表明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

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 有足够的证据使本机构对工厂失去信任时。 3. 监督审查的内容

1) 监督复查

? 必查条款 —— 4.3,4.4,4.5,4.9;

? 关注的内容 —— 质量保证能力负责人的职责,相关程序是否变更; ? 出现问题时的调整;

? 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使用情况。 2) 产品一致性审查

在生产现场或仓库中抽取1~3种成品进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抽样必须

包括扩项的产品。

3) 抽样检测

在生产现场、仓库或市场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并封样,由工厂或指定人员将样品送至认证机构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按认证机构下达的检测项目进行检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