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602043c850ad02de8041cf

B.各民族都有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C.各民族都有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D.各民族都要抛弃自己原有的风俗习惯,选择他民族新的风俗习惯。 10.下列几项中哪些属于我们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内容?AB A.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B.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C.各民族都有随着时代发展必须改革自己的语言文字的义务 D.各民族都有随着时代发展必须学习汉语汉文的义务

一、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国家民委直属高等院校6所,即,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和 ABCD

A、中央民族大学 B、中南民族大学 C、西南民族大学 D、西北民族大学 E、云南民族大学

2、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 ABC

A、《格萨尔王》 B、《江格尔》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E、《饮膳正要》 3、《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以及民间长诗《阿诗玛》、叙事诗《召树屯》、《望夫云》等,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它们是以下民族的智慧结晶。 ABCD

A、白族 B、彝族 C、傣族 D、维吾尔族 E、满族

4、少数民族热情奔放,舞蹈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如,“锅庄舞”、“孔雀舞”、“摆手舞”、“盅碗舞”等。它们分别是以下民族的人民群众所创作。 ABCF

A、土家族 B、藏族 C、傣族 D、汉族 E、俄罗斯族 F、蒙古族

5、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唐宋时期。我国共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是东乡族、保安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和 BCDE

A、土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D、回族 E、撒拉族

6、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完成了五种少数民族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五种少数民族丛书是 ABCDE

A、《中国少数民族》 B、《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C、《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 D、《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E、《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F、《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7、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增强各族群众体质的重要内容。如 ABCDEFG

A、抢花炮 B、珍珠球 C、毽球 D、摔跤 E、秋千 F、射弩 G、打陀螺 H、羽毛球 I、网球

二、判断正误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12.4亿多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有一个:壮族。

4、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5、我国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政策。

1、正确。 2、正确。

3、错误。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有12.4亿多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共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49

4、正确。

5、错误。我国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和政策。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每题10分。)

1、简述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了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其具体含义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中,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而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仰宗教而现在信仰宗教的自由。对宗教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信仰宗教的公民与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权利和义务上完全平等。(3分)

2.按照宗教本身的客观规律来对待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赖以存在的自然、社会和认识根源还没有完全消除,宗教对一部分人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宗教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所以,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同时,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1分)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1分)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要求。宗教作为一种从历史遗留下

来的社会现象,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要按照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积极妥善地处理好;要防止激化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变革那些与旧制度相伴而生的,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的东西。宗教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也就是说,任何宗教都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1分)

5.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的差异是次要的,要坚持政治上

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1分)

6.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 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

用宗教进行渗透。(1分)

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

的作用。(1分)

2、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状况?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解放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原始宗教信仰。

(一)藏传佛教

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纳西、普米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等省区。藏传佛教在藏民族中有很长的历史,公元7世纪佛教自印度传入西藏地区,经过与当地传统的原始多神教——本教的长期斗争与融合,约在公元10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2分)

(二)上座部佛教

傣、阿昌、佤、拉祜、布朗等民族信仰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南传佛教大约也是在公元7世纪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到公元1569年,缅甸金莲公主嫁给傣族宣慰使,缅甸国王派僧团随之来传教。该教在傣族地区广泛传播,随后又传到其他少数民族中。(2分)

(三)伊斯兰教

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大约在唐宋时期,中西交流畅通,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来到中国经商贸易,建立清真寺,开始传教活动。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元朝的建立,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官员来到中国。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占据了主导地位。(2分)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

在近代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开始传入的。17世纪,基督教首先传入台湾少数民族地区。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沙俄等国的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南北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开医院、办学校、建教堂等各种手段传教。如,法国天主教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七大教区,修了上千所教堂,占有800万亩土地。英法美等国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民族地区也建了不少教堂,还培养了不少少数民族的神职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傈僳、怒、布依、京、朝鲜、苗、拉祜、景颇、阿昌、独龙、彝等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2分)

另外,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拉祜族中也有信仰佛教的,在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满、达斡尔族中有部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