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路上看民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重建路上看民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2dd8fb770bf78a6529540c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经过广大建设者14个月的艰苦奋战,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路基1016公里、桥梁116座、涵洞11040道、隧道6座,完成工程量27.3亿元,占总投资的73.3%,一期工程9个项目791公里公路已基本建成。

我省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国省干线公路共12项1128公里,其中一期工程于2009年3月1日开工建设,共9个项目791公里(包括1个冰雪灾害项目),分23个施工标段;二期工程于2009年6月1日开工建设,共4个项目390公里,分11个施工标段。 针对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大部分路段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交通保通保畅压力大的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运筹帷幄,科学指挥,从全省公路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1个项目办和8个现场办,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省公路局提出了灾后公路恢复重建项目所有工程要实现“五个必须确保”的总体目标,即工程质量合格率必须确保达到100%,工程进度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资金使用必须确保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必须确保无重大责任事故,廉政建设必须确保无违纪违法行为。同时,根据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制定了分批开工建设、分段组织施工、有序推进建设的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确定了一期、二期开工建设项目,同时将12个项目划分为4个设计标段、31个施工标段、8个监理标段和3个交通工程标段,采用分批招投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公开招标。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办认真落实省交通运输厅的决策部署和省公路局的具体要求,在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狠抓责任落实和任务落实,科学组织调度,大力加强工程质量、资金、安全管理,确保灾后重建工程安全、优质、高效进行。来自省内外的34家施工单位和8个监理单位努力克服施工条件艰苦、施工干扰多等困难,规范组织施工,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和交通保通保畅力度,全面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了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顺利实施。经过3万多名参建人员近14个月的不懈努力,一条条被地震破坏的公路变成了带动灾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通衢大道。

省交通运输厅“作风建设年” 第三阶段工作展开

本报讯(通讯员 庞俊义)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发出通知,对“作风建设年”活动第三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作风建设年”活动第三阶段开展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任务、健全机制,切实将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积极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省交通运输厅要求,一是抓好整改落实和查缺补漏。要加强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的协调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和整改时限,认真落实16项具体的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对负有行政管理和审批职能的处室及单位,要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简化办事程序、服务基层群众为目标,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努力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体管用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投诉受理机制,把作风建设与创建“六型”机关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内部管理,形成作风建设长抓不懈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把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活动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开门搞规划、阳光运政、文明执法、人文高速、平安海事、爱心工程、快速养护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不仅要在建章立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确保制度可行、管用,还要着眼于制度的学习、宣传与执行,使机关干部熟悉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省安委会督察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情况

本报讯(通讯员 张少江)日前,省安委会办公室第一督察组对省交通运输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了督察。

督察组听取了省交通运输厅对全省交通运输行业1月至4月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汇报,查看了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内业资料,并到省道路运输科技信息中心检查。省安委会办公室第一督察组组长、省安监局副局长周仲平对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今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和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周仲平还就继续做好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精心部署,将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强化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五是全面推广应用道路运输GPS卫星定位系统,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推动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张 宾 马 季)5月12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纪念汶川地震两周年座谈会。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咏中出席会议,他在讲话中要求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灾后重建和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12”汶川地震和今年“4·14”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省交通运输厅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赶赴受灾一线,为确保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了甘肃交通人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大爱无疆、共克时艰的抗震救灾精神。会议主要回顾了甘肃交通运输行业在两次抗震抢险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拼搏进取、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省公路局地养处副处长罗朝太等五位甘肃交通援青抢险救灾突击队员就自己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切身体会作了交流发言。

杨咏中代表厅党组对参与抗震抢险救灾的我省交通运输职工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两次抗震救灾,充分证明了甘肃交通运输职工队伍是一支可以让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信任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秀职工队伍。他要求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本职工作之中,为实现灾后重建和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陆浩、徐守盛等领导为张掖军民合用机场挥锨奠基。 刘国安 摄

倾情灾区路 大爱铸丰碑

——甘肃省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掠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波及到我省10个市(州)的52个县(市、区)。地震发生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调集全省交通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及有关方面的力量,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在第一时间内打通了通往灾区的道路,构筑起了一条条震不垮、摧不毁的“钢铁生命线”。随后,全面转入公路保畅和公路灾后恢复重建。 按照国家和省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我省实施的纳入规划的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

复重建项目共12项1128公里,这些项目是:G212线两河口至罐子沟段、G316线杨店至江洛段、S307线白河沟至望关段、S205线江洛至武都段、S306线徐家店至祁山堡段、S313线两河口至舟曲段、S206线大岸庙至姚渡段、X484线东峪口至青龙桥段、S208线洛门至马街(武都段)、X482线康县至阳坝段、S313线舟曲至黑水沟段、S219线祁山堡至西和至成县段。这些项目于2009年分两期开工建设,要求2010年9月底全部完工,建设工期不到两年。

截至目前,完成路基1016公里,完成路面基层696.31公里,铺筑沥青路面下面层478.57公里,铺筑沥青路面上面层355.4公里,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35公里,完成工程量27.3亿元,占总投资的73.3%。

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是一项造福灾区人民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针对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大部分路段地质地形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交通保通保畅压力大的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运筹帷幄,科学指挥,抽调全省公路系统的技术力量组建了1个项目办和8个现场办,全面加强项目管理。省公路局提出了所有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要实现“五个必须确保”的总体目标,即工程质量合格率必须确保达到100%,工程进度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资金使用必须确保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必须确保无重大责任事故,廉政建设必须确保无违纪违法行为。同时,根据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制定了分批开工建设、分段组织施工、有序推进建设的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确定了一期、二期开工建设项目,同时将12个项目划分为4个设计标段、31个施工标段、8个监理标段和3个交通工程标段,采用分批招投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公开招标。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办认真落实省交通运输厅的决策部署和省公路局的具体要求,在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狠抓责任和任务落实,科学组织调度,加强工程质量、资金、安全管理,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灾后重建工程。来自省内外的34家施工单位和8个监理单位努力克服施工条件艰苦、施工干扰多等困难,规范组织施工,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加大安全生产和交通保通保畅力度,全面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了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广大公路建设者充分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攻坚克难,把一腔热血和无疆大爱奉献在灾区的交通建设大业上。经过3万多名参建人员14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一期工程9个项目791公里公路已基本建成,一条条被地震破坏的公路变成了带动灾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通衢大道。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广大建设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筑起了一条条长路,树起了一座座丰碑,有力地支援了陇南的灾后重建和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兰成渝输油管道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为灾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倾情灾区路,大爱铸丰碑。我们坚信,随着灾后公路重建项目的陆续完工,陇南的公路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变,陇南的山依然高、沟依然深,但陇南的路将不再难行。

贯彻四项监督制度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省交通征稽局党委书记 张敬旗 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是提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重点研究和着力探索的新课题,现就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谈谈个人的看法。

要在创新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制度上下功夫,提高干部的自身防范意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对干部工作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明确了责任的追究制。作为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注重防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

要在创新领导干部相互监督制度上下功夫,提高干部的职能职责意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对容易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问题、容易让干部群众对用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规范,坚持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相互监督制度,严格规范党内民主生活会,为正确行使党员民主权利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要在创新领导干部群众参与制度上下功夫,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众参与度。 根据《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干部选得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以具体到人求深入,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从而也扩大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参与率和干部任用方面的知晓率及满意率。

要在创新领导干部条块联动制度上下功夫,提高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项监督制度横向加强了党政领导干部在政府整体运转上的协调,纵向加大了群众参与力度,健全了干部监督机制。如在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贯彻实施中,党委、组织部门应尽快开通网上举报、电话举报,认真执行立项督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举报核查工作责任制,做到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必查、实名举报必查,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

在路政、征稽合署办公期间,我们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要求,全力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局党委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和部署四项监督制度落实工作。按照领导干部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的要求,采取“召开一次学习讨论会、听一场辅导讲座、写一篇心得体会”的“三个一”措施,组织干部畅谈学习体会,深刻理解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在全系统形成人人关注四项监督制度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理顺合署办公期间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始终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辅导讲座、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严格干部管理,严格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落实请示汇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在发挥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监督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对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失责必究。

健全制度 规范程序 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党委书记 袁关良

围绕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的学习中纪委、中组部四项监督制度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结合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实际,对学习四项监督制度谈几点认识。 一是认真学习,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的责任感。四项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的责任感,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