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管道运输现状和趋势(201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成品油管道运输现状和趋势(20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ce8937a26925c52cc5bfb9

由于优势明显,近几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集团等石油巨头越发重视对成品油管道的建设与运营,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应该看到,成品油管道运输也存在着一些劣势。

一是无法直达终端。

一般来说,成品油经管道运输后必须再通过汽车运输等方式才能送抵加油站或用户指定地点,完成全程输送。

二是运输路径固定。

由于管道铺设完毕后,路由无法改变,起运点与分输点被永久固定,无法根据炼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变动而灵活调整运输路径。

三是顺序输送对批次组织要求较高。

目前主要长输管道几乎均采用多品种顺序输送方式,为保证管道的连续平稳运行,管输品种与数量需要结合沿管道油库接收能力等因素,加以准确的计算后进行组织。此外,由于管线中不同油品的接触区域内会形成一定数量的混油,遇有停输安排时,混油界面同样需要在精确计算后安排至高点等合理位置,否则会造成油品大量污染,加大处理难度。

四是依赖规模效益。

成品油管道的经济评价以设计输量为重要指标,即其经济性需以高负荷运行作为支撑,在运量明显偏低时,管道运营单位会出现严重亏损。 三、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成品油长输管道建设现状

与美国等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起步较晚。1912 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小管径成品油长输管道—

—格拉管线。但在此后近20 年间,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才有了新的、较大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在用的成品油长输管道约为 1.44 万公里。其中,中国石油约为 6713 公里,主要包括西部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中国石化约为 6246 公里,主要包括西南成品油管道、珠三角成品油管道、鲁皖成品油管道等;中海油约为 207公里,主要包括立沙成品油管道、黄骅港—中捷石化成品油管道等;解放军总后勤部为 1080 公里,即格拉成品油管道;陕西延长集团为 201 公里,即延长炼油厂—西安成品油管道。

(二)对后续成品油管道运输的建议

伴随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日益开放,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步进入了中国市场,中石油、中石化靠垄断供应获得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关注成本控制和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一套以管道运输为动脉,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则是在成品油销售市场重获竞争优势的必要举措。

1. 加快建成可辐射全国的干线管网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均已认识到管道运输在成品油物流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竞争环境与自身优势,对未来的成品油管网进行了科学规划,逐步组织实施。

2013 年 10 月,中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兰郑长管道全线贯通,实现了产自新疆的成品油通过北疆管网、西部成品油管道与兰郑长管道的不间断接力运输,直达数千公里外的华中地区市场。

根据企业规划,在 2015 年前后,另外一条贯穿南北的成品油主力管道——中石油抚锦郑管道也将投入运营,届时,西北—西南、西北—华中、东北—华北—华中的成品油管道干线骨架将彻底形成,管道运输将取代铁路成为成品油运输最主要的方式。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各地区发展规划变动频繁、与政府协调难度较大、钢铁等建材价格上涨较快、征地补偿标准大幅提高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工期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兰郑长管道从开工建设到全线贯通历时长达 6 年,抚锦郑管道工期甚至可能超过兰郑长管道。工期滞后不仅为国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并错失竞争先机。

因此,建设成品油干线管网,除了要有放眼长远的科学规划,还要有政府、企业目标一致、协调顺畅的机制保障。

2. 逐步完善深入市场的支管线建设

一个健康的人体除了需要动脉血管带来充足的新鲜血液,还需要大量的微血管将血液带到各个组织。成品油管道亦是如此。近年来,我国成品油管道干线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重干线、轻支线”,目前我国成品油管道从干线向周边地区市场的扩散覆盖程度偏低,支线管道较少,导致大量有效市场未能及时开发,大量运费未能得到节省。因此,在建设干线管网的同时,还应同步加快成品油支线管道建设,提高管道对市场的覆盖率。

3. 高度重视新建炼油项目的配套管线建设

炼化企业的产品是成品油管道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成品油管道是保障炼化企业连续稳定生产后路畅通的可靠手段。因此,在未来炼油项目的发展规划中,

应结合产品的品种产量、销售流向、运输方式等因素,与成品油管道建设统筹考虑、同步实施,优先覆盖周边市场,以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保障的配套体系。

4. 加快管道运输技术进步

受国外专利技术的限制,我国管道运输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水平较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以美国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为例,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管径最大和输送量最大的成品油管道系统,其可输送的油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等100 多个牌号和品级的轻质油品,且每一种油品的单批次运量不少于4000立方米即可。

而我国成品油管道同样采取顺序输送技术,同时输送的油品品种却不能超过 3 个,否则就会因为界面复杂、混油无法及时处理、不同介质相互污染等原因无法输送,且在管径远小于科洛尼尔管道的前提下,单批次最小运量均要求在 1万 ~2 万立方米。

上述差距表明,我国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顺序输送的优势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今后必须密切关注并学习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对 SCADA 技术进一步消化吸收,提高混油界面的监测控制技术和管道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保证油品质量和管道运行安全,灵活组织多品种、多批次输送,提高运行效率。

5. 千方百计提高现有成品油管道输量

目前国内成品油管道运行负荷整体偏低,部分管道年输量甚至不足设计能力的 30%,严重影响了管道运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成品油管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炼化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