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专注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4571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4

专注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七年级 张庆营

专注力指一个人为达成特定目标长久地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稳定状态。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国外的一些研究专家在对中小学生专注力缺失演变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专注力缺失不仅给学龄期儿童带来学习困难、交往困难,还会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研究数据表明,约1/3的专注力缺失儿童其症状会一直持续到青年和成年早期,他们的身上仍然残留着专注力缺失的各种特征,如:学习新知识困难、做事散漫、没有目标、情绪不稳定易与同事发生冲突、具有攻击性、缺乏责任感、肢体不安等。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内动力不足,自主性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专注力缺失。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在“外控力”的强制下学习,学习压力大,个别学生出现心理焦虑,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课上展示不积极、小组合作不主动,难以享受学习的快乐。

2015年4月我校引入曹云昌教授主持的“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学习专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学习、成长的内动力和内驱力,外显在学生身上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恰恰就是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我们认为“自主”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是最大的专注力元素。用“自主”促进“专注力”的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我们实施有效的自主教育策略,增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就会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实施“专注力教育”关键在于建立恰当的载体。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建立了两个“实践载体”。

载体一:营造一种“道德力场”, 让学生专注修身,实现“自主修身立德”。我们以“修行”、“修品”、“修心”为要素并形成一个“道德力场”,夯实学生的立德基础。修行: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订了《学生应养成的30个好习惯》、《学生行为标准60条》、《专注力课堂规则》、《专注力自习规则》、《专注力晨读规则》等行为规则,并通过营造修行的氛围、监督修行实施、反馈修行效果,力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品: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端情操。我校设计开展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并以“四个一”(每天一个德育故事、每周一节主题班会、每月一次感想交流、每学期一次主题演讲)为载体,教育学生知感恩、负责任、有爱心、讲诚信,力求通过长期的心理滋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心:就是增强学生自信的力量。学校抓住“扬长”这一关键要素,深挖学生自信的潜力,激发学生自信的动力。通过开展“找优点”、课上自主展示、校园吉尼斯评选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努力后的成果、发掘自身的潜力、找到成长的快乐,在收获与成功中增强自信。

载体二: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让学生专注学习,实现“自主学习启智”。我们创建了由三要素组成的“幸福教室”,以此实现自主、专注、启智的目标。

要素一: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以学生教室为基础空间,创设一种“催学”的氛围:黑板上方镌刻着“我的课堂我做主”;面面墙壁都是“五自专注教育语录”;班主任“坐班”办公(在教室内办公)。要素二:专注力高效能智慧课堂。在课堂改革宏观规划上,制订了《宁阳实验高中专注力高效能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在教学观念上,推崇专注力培养核心理念;在行为要素上,引入了“专注力手语操、专注力课堂规则、专注力课堂用语”;在课堂管理上,实施《专注力高效能智慧课堂流程》;在效果评价上,制定了《宁阳实验高中专注力高效能课堂评价标准》。这项改革,把自主、合作、探究变为现实,把专注变成一种习惯。要素三:自选开放的课程超市。这是基于“五自专注教育”编制的学校课程系统,包括人文、科技、艺术等3类10余种。我校秦潇老师创造性地开发了教师课程。今年以来,先后编写了《让每一名学生自主幸福成长》、《梦想蓝天》、《告别童年》、《路在脚下》、《为幸福人生奠基》等学校专注力校本教材。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自主课堂”,是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针对传统课堂重知轻人、重教轻学的弊端,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其基本内涵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活动建构为主要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阳光展示和智慧对话,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学习策略。

1.尊重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从教学起点体现创设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 自主课堂的前提是“尊重”,不仅体现在教师语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体现在内在的教学内容的思维认识起点的尊重。只有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学习的达成的前提和动力,才能成就我们的自主课堂。

我们的尊重首先体现在对孩子认知起点的尊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科教师坚持做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情调研,力图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思维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情感或思维认知矛盾,为自主化有效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在自主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在问题上与老师互动、对话甚是质疑,而教师也视学生的独立与“大胆”为其创造力与生命热情的表现,并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平等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享受快乐。

2.鼓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灵动的自主课堂。 在开放式课堂中,师生以及生生得以展现“灵动”之美,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

我们追求并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自主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身份,精心设计探究情境,引入“问题导学”、“师友互助”等有效教学策略,营造合作氛围,引领学生创设具有“安全感”、“轻松感”、“成功感”的小组合作探究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我参与、我自主、我专注、我快乐”。

3.重视以多元评价手段促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实现尊重和谐的自主课堂。 评价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我校教师尝试顺应孩子期待成功的心理,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为目的,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和自主发展评价机制。课堂上,同伴间的即时鼓励给予孩子快乐,教师丰富的激励性评价体

态和语言强化学生自信心;课堂下,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

如今,我校课堂改革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活生生的现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注力明显增强,课堂效益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