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化》形考作[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公民文化》形考作[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4c16d63f5335a8102d220f6

②全球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规范基础;

③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赖于法治,同时它也促使法律的茂盛生长;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活动,促发了人们的权利意识。 3.简述全球化的公民文化是一种民主政治文化。

答:①在民主型公民文化下,它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②全球化市民社会,是实现由依附性臣民文化向民主性公民文化转变的摇篮; ③全球化市民社会的建立使社会产生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 4.简述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社会结构。

答:①“家国一体”与宗法制密切相关。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合“君统”与“宗统”为一体,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依据与王室血统的亲疏来确定等级的贵贱;

②宗法家族内,家长制统治是以家族成员的自然差别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家族推至国家,封建社会内部,即国的范围内,建立以尊卑、亲疏的天然差别为基础的统治。等级结构和宗法组织纵横交错构成了封建社会秩序的基本骨架,它把全社会成员编织在宗法等级关系的网络中;

③由家及国,家国一体,国以家为基础,家放大而演化为国,这样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个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社会性存在物。二是建立在差等之上的社会关系无法用“法”来调整。

5.简述现代法治与转型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的距离感。

答:①宪政制度的距离。现代法治国家建立在权力分立、制衡的宪政制度上,而转型国家则缺乏以控权为基础的宪政制度; ②执法制度上的距离。现代法治国家的权力分立在执法制度上体现为通过制度本身的一系列要求保证行政执法权力的合理运行。转型国家的执法与权力集中密切相关,没有限制和规范执政者配制的制度,只有管理和统治社会和民众的制度; ③司法制度上的距离。现代法治国家在司法制度上更加注重法的形式合理性。转型国家的司法制度更注重实质理性。

四、论述题

1.试分析公民文化的嬗变与当代法治的反思变革。

答:①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民文化的传统思想基础也在开始发生动摇:它要求改变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代之以社群主义、法团主义的社会联结方式;在反对福利国家过多干预的同时,主张社会本位的公民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些变化,表现在法律上就是法律及其运行对个体主义和公共政策的强调、行政立法和自由裁量权的扩张、更多的实质性正义关怀及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效力优位要求等等。

②面对公民文化的嬗变,不同的学者设计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自由主义的哈耶克,主张限制国家权力,普遍主义的法治精神和原则,以捍卫个人自由和私人领域;哈贝马斯提出“程序主义范式”,强调私域自主和公域自主互为私相条件和保障。 ③纵观近代西方发展史,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公民个性和公共性的矛盾关系一直是困扰西方世界的重大而根本的问题: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此消彼长;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大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也是对立互补。可见,随着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及公民文化的当代嬗变,西方法治正面临着挑战与创新并存的局势。 2.试分析转型国家法治进程中公民文化建设的难题。 答:①传统伦理取向缺乏对现代制度的合理性支撑; ②官本位和权力本位对民主法治观念的消解;

③政治化的身份意识对现代守法精神的抵制; ④以政府推进为主导的法治现代化模式。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现代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

2.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系统地探讨国家起源问题的人,其提出了“国家自然起源论”。 3.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国家权威主要包括命令的权力和服从的义务。 4.根据马克斯·韦伯关于“合法性效力”的论说中,认为理想类型的统治主要包括传统型统治、卡理斯马型以及法理型三种类型。

5.当今政治文化集中表现为公民文化,其呈现出一种公民“心态”,一种公民价值“取向”。 6.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文化在本质上呈现为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

7.公民文化在本质上是自由自主和理性自律的,其表现为对自身权利义务关系的价值判断及认同。

8.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合理性”,旨在探讨、设计解救西文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药方。 9.公民共同体构成了法治理念的主体基础。 10.公民文化构成了法治理念的生命根基。

二、名词解释 1.现代的合法性

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2.法理型统治

以法律为基础的政治统治方式。统治者发号施令,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人们服从统治者,也只是服从那些非个人的制度。 3.合法性

指人们对现存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觉认同和服从,是对现存制度的内生性确认和信仰。 4.政治体制的合法性

指政治体制使人们树立和坚持对当今社会来说现存政治制度最理想的信念的能力。 5.价值真空

一方面表现为适应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另一方面体现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内生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

三、简答题

1.简述传统型统治与卡理斯马型统治的异同。 答:①相同之处:都是建立在对个人权威的信仰与服从的基础上,即都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 ②不同之处:传统型统治,对个人的服从是基于神圣化的传统或者习俗,服从个人并非因为这个人是传统和习俗的代表者,服从个人也就是社会的一贯传统;而卡理斯马型统治,对个人的服从则是出于对被追随者天赋神圣权力的信仰与崇拜。。 2.简述公民文化的深层关怀。

答:①公民文化,只有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出发,才能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即公民文化与“人类解放”和“自由自觉”的发展进程是紧密相关的; ②把人变成公民,是走向主体自由自觉的公民文化这一伟大进程的必然表现,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化进程中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当然结果; ③因此,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文化在本质上必然呈现出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 3.简述公民文化的多元价值取向。

答:①对制度合理性的价值诉求; ②对制度合法性的确认; ③积极守法精神的确立。

4.简述公民文化在法治进程中的特有功能。 答:①指向功能;②整合功能;③反思功能。 5.简述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表层化”困境。 答:①“道德滑坡”、“精神危机”使中国陷入了“价值真空”。这一方面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另一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内生的一些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

②“法律纸面化”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法律法规大量出台,另一方面执法司法的效果却令人堪忧;

③无论是“道德滑坡”还是“法律纸面化”,关键症结在于价值内化上。而价值内化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就是公民意识的普遍有效确立。只有切实确立起公民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功能,法治国家才能最终确立起来。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我国当前公民文化的塑造。

答:①扬弃儒家文化传统,创造公民文化良性成长的时代氛围。对当代法治进程中的公民文化塑造来说,儒家文化传统仍然会在深层向度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是自主和自律;其次是个性与共性;再次是德治与法治。

②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文化及其功能实现机制。首先是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其次是促进社会转型和多元化;最后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公民文化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安全保障。

③以公民文化推动内在自觉的法治秩序的形成。首先,公民文化能够促进法律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和理性秩序;其次,公民文化能够促进法治的对流开放与民主回应;再次,公民文化能够强化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运行机制。

2.试分析公民文化建设中的道德与法律价值观。

答:⑴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中最主要的整合方式。法律体现人类生活的实然规范世界,道德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应然世界。两者都可以成为治理社会,实现一定秩序的手段和方法。 ⑵在任何社会,社会道德对法律秩序构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法律秩序的构造反过来对社会道德的改进也能发挥推进和拉动作用。

⑶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法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多维度、总体性的动态认识和系统把握。具体而言:①在价值层面上,法律应服从道德评判和伦理价值指向;②在规范层面,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③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