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6964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0

17、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18、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 19、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 ) 20、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二、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时间一定,每小时织布的米数和织布总米数.

②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③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④报纸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的份数.

⑤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⑥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⑦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与车轮的转数.

⑧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⑨三角形的高一定,底和面积.

⑩甲、乙两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 ),用字母( )表示. 2.圆柱有两个面是( )的圆,有( )个面是曲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形,侧面是一个( )面。

3.圆柱的侧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4.圆柱的体积=( )×( )。

5.把一个圆柱体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7平方分米,高是8分米,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半径是6dm,高是半径的一半,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dm3。

7.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的圆锥的体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

8.两个等高的圆柱体的底面半径的比是4:3,它们的体积比是( )。 9.用一张长31.4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体,这张纸的长就是圆柱体的( ),宽是圆柱体的( )。 10.圆柱的高一定,底面积和体积成( )比例。

1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1.8分米,圆柱的高是( )。

12.圆柱的体积是75立方厘米,高是15厘米,底面积是( )。 13. 3.6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10分)

1、体积一般比表面积大。 ( ) 2、铁丝是圆柱体。 ( ) 3、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相等。 ( ) 4、圆锥体的体积总是圆柱体体积的3倍 。 ( ) 5、求圆柱形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容器的体积。 ( ) 三、选择题(10分)

1.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 ) A、圆柱的体积 B、圆柱的表面积 C、圆柱的侧面积

2.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指 ( ) A、前轮的体积 B、前轮的表面积 C、前轮的侧面积

3.下面三个等底等高的形体中,体积最小的是 ( )

A、正方体 B、圆柱体 C、圆锥体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45 B、15 C、5

5.用一根小棒粘住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这个三角形转动后产生的图形是 ( )。

A、三角形 B、圆形 C、圆锥 D、圆柱

四、图形计算:(16分 每小题8分)

1、根据条件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2、根据条件求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五、生活中的应用:(42分 每小题7分)

1、一个圆柱形玻璃缸的底面积是3平方分米,高为0.5米。这个玻璃缸可以存多少升水?

2、一种压路机滚筒,直径是1.2米,长3米,每分钟转10周,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锥形的稻谷堆,量得它的底面周长为12.56米,高为1.5米,已知每立方米稻谷重750千克,这堆稻谷共重多少千克?

4、用铁皮制成一个高是5分米,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的圆柱形水桶(没有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若水桶里盛满水,可装水多少千克?(1升水重1千克)

5、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米,把它截成相等的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厘米。原来这根圆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分)

6、一个圆锥形碎石堆,底面直径4米,高1.5米。用这堆碎石在12米宽的公路上铺1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5分)

总复习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测试,跌入陷阱。(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