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2aaa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b

作业三

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18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帮忙。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造成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主要原因有:

1.“责任扩散”。所谓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

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2. “集体淡漠”的形成。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能提供帮助,那么这个人就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而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会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以及不愿给予帮助所付出的心理代价都由大家共同分担,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减少,这样当然会减少利他行为。而且,旁观者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产生一种“即便我不去,也会有别人去救”的想法,造成“集体淡漠”的局面。 3.情境的社会定义当我们遇到一个件事时,要对这件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它是否属于紧急情境,是否需要我们介入?我们要做出判断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

4.影响旁观者效应的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作业四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人际关系具有 个体性 、 直接性 和 情感性 三个特点。

2.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 信息 、沟通 思想 和交流 情感 的过程。 3.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可将其分为 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和 被认可的 的攻击行为。

4.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 洛伦茨的习性学理论 和 挫折攻击理论 。

5.暗示可以分为 直接暗示 、 间接暗示 、 反暗示 和自我暗示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米尔格拉姆(Milgram)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 D )行为的普遍存在。 A.模仿 B.暗示 C.从众 D.服从 2.“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 C )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促进 C. 社会惰化 D.从众 3.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中体现的暗示属于( D )。

A.自我暗示 B.间接暗示 C.反暗示 D.直接暗示 4.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C )现象的存在。 A.模仿 B.暗示 C.从众 D.服从

5.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C )。

A.顺从 B.从众 C.服从 D.盲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 1.领导方式:

又称领导风格,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时所采纳的行为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特征。 2.群体规范:

群体所确立的一套规定成员如何做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3.社会促进:

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就称为社会促进。

4.攻击行为:

就是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5.偏见:

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

1.简述从众的定义以及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

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1.信息性社会影响。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2.规范性社会影响。是由社会规范而引发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而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 2.简述去个性化的定义以及影响去个性化的主要因素。

答:去个性化现象就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

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也叫去个性化行为。影响去个性华的因素:首先,匿名性是引起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群体成员身份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其次,责任分散的影响。随着加入群体,成为群体成员,融化了个性,群体成员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匿名者而肆意破坏社会规范。最后,自我意识下降。 3.简述优势反应强化说的基本内容。

答:优势反应强化说认为,一个人在动机强烈的时候,他的优势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会受到抑制。所谓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请用服从与从众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答: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

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从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表现出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如助人情境中跟随大家帮忙、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等;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如顺应风俗、习惯、传统等,如开会形成决议的进行举手表决,少数派由于多数人举手的压力需赞成多数人意见等。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1.信息性社会影响。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2.规范性社会影响。是由社会规范而引发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而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

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在这里,外界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他人和规范。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人或权威的命令,父母、老师、警察、上司都是我们服从的对象。除了对权威他人的服从之外,还有对规范的服从。比如组织纪律、约定俗成的惯例,都是我们必须服从的。这种服从倾向背后的因素是:第一,命令者的权威性。命令者的权威性越高,越容易导致服从。职位高权力较大、知识丰富、年龄较大、能力突出等,都是构成权威影响的因素。另外,命令者手中如果掌握着奖惩的权力也会使服从行为大大增加。第二,他人的支持与服从。第三,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在涉及道德、政治等问题时,人们是否服从权威,并不单独取决于服从心理,还与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第四,权威的靠近程度。权威越靠近,完全服从的比例越高;反之,服从率越低。权威的压力由于距离的扩大而减小。第五,行为后果的反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