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2aaa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b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作业一

请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攻击行为的例子,并尝试用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来分析这些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讨论后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 1、攻击本能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战斗;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动物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而形成的自然本能,这种自然本能表现在人类身上,就是人类为了维护和拥有更多的财富、权力、技能等等而相互攻击;

2、挫折攻击理论—某人因工作失误,在单位受到严厉处罚,回到家中又因家务琐事,被家人抱怨,于是对其家人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挫折是加强个人对暴力的关联事件的攻击性反应,是引起人类攻击行为的一个条件

3、社会学习理论—弟弟看到哥哥经常欺负别的小孩,风光无比,在父母知道这种事情后,如果父母严厉处罚了哥哥,则弟弟就不会出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反之,如果父母对哥哥的行为大加赞赏,则弟弟以后就必然会出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的攻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是一种后天习得行为,其攻击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在于他所观察的榜样行为是受奖赏还是受处罚

作业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 人际交往 ,根据认知对象的 外在特征 ,推测与判断其 内在属性 的过程。

2.社会认知具有的特点包括: 选择性 、 双向性 、 整体性 和易出偏差性。

3.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 行动者 、 行动者知觉的对象 和 行动产生的环境 。

4.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 服从 、 认同 和 内化 三个阶段。 5.个体通过学习形成态度的方法主要有: 联想学习 、 强化学习 和 观察学习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C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2.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C )。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宽大效应

3. 在改变态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D )。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 ( B )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 B.相似性 C.吸引力 D.可信赖性

5.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 A )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 B.潜意识区 C.拒绝区 D.不明朗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 1.再社会化:

它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2.归因:

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3.基本归因错误:

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4.宽大效应:

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关注与重视负性信息,但是人们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的评价。 5.态度:

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 1.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

答:1.选择性;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很多外界的刺激,但我们只会选择注意某

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2.双向性;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甲在感知乙,乙也在感知甲。

3.整体性;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2.由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费斯廷格担出,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

对立的状态。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知到的行为。因此说,人们所持有的认知是非常多的。在费斯廷斯看来,这些认知之间首先是存在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关系。其次,在具有相关关系的各种认知之间才会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状态。

3.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服从。第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第二,内化;态度改变进入内化阶段以后,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论述题(20分)

劝说宣传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促使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试述在使用劝说宣传法时,发起者的特性和目标人群的特性对说服效果有哪些影响?

答:1.发起者的特征;发起者自身具备的各种特点常常对态度改变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重要特征本身往往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证明,仅此就足以使人们信服而不再猜疑。其中,发起者的几个特征会影响说服的力度,如权威性、可信赖性、吸引力和相似性等。(1)权威性。这是由发起者所受过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定的。一般情况,专家身份足以使发起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所说服的信息比没有专家身份的人更易被人接受,更令人信服。(2)吸引力;这是指发起者自身具备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所具有的吸引力。(3)相似性。这是指发起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说服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相似性也是喜欢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有助于态度改变。

2.目标人群的特征;目标人群,也就是被说服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对说服效果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或者是有助于说服的有效进行,或者是妨碍和抵制说服的进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说服。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个体对说服的易感性各不相同。(1)目标人群的原有态度。人们自小形成并保持一生不变的态度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态度已经是一种内化了的态度,已经成为个体主观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目标人群的人格特点。有的人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信服权威,因而较易接受他人的说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有的人则固执己见,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故态度较难改变。(3)目标人群的信息加工。在说服中,除要考虑到被说服者的原有态度及自身人格这两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被说服者是如何接受说服信息,也即是说服信息在被说服者的头脑中是怎样被加工、储存和提取的。(4)目标人群的心境与卷入。目标人群的心境与态度改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