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年高考复习历年真题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完整版)2017年高考复习历年真题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9d8161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8

②IO-(aq)+H+(aq)

HOI(aq) ΔH2

I2(aq)+H2O(l) ΔH3

③HOI(aq)+I(aq)+H(aq)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甲)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乙和下表。

编号 第1组 反应物 O3+I-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5.2 5.2 反

11.0 4.1 pH

第2组 O3+I-+Fe2+ 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的A为 。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3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 。 A.c(H+)减小 C.I2(g)不断生成

B.c(I-)减小 D.c(Fe3+)增加

(4)据图乙,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盖斯定律可知总反应可由(①+②+③)得出。(2)依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可正确写出答案。(3)①通过题中信息分析,反应过程中H+被消耗导致c(H+)下降,所以pH升高;②从图甲可看出Fe2+→Fe3+→A应为Fe2+与Fe3+间的相互转化,所以A应为Fe2+;③观察图甲和图乙综合分析知,I2(g)不断生成,c(I-)减小,使平衡I2(aq)+I-(aq)

Δc-I-3(aq)逆向移动,c(I3)下降。(4)依据v=Δt,结合图中数据即可正确求出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 (1)O3(g)+2I-(aq)+2H+(aq)===I2(aq)+O2(g)+H2O(l) ΔH1+ΔH2+ΔH3

c(I-3)

(2)K=

c(I2)·c(I-)

(3)①反应中消耗了H+,使c(H+)降低

②Fe2+ 2Fe3++2I-===2Fe2++I2,增大I-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 ③BC

--3

(4)3~18 s内c(I-L-1-3.5×10-3 mol·L-1=8.3×10-3)的变化量Δc(I3)=11.8×10 mol·

3

mol·L-1,时间变化量Δt=18 s-3 s=15 s,所以用(I-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3)3)

-3Δc(I-L-13)8.3×10 mol·-4-1-1===5.5×10 mol·L·s

Δt15 s

化学平衡

7.(2016·江苏化学,15,4分)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容器 Ⅰ Ⅱ Ⅲ

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温度/K 400 400 500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c(H2) 0.20 0.40 0 c(CO) 0.10 0.20 0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CH3OH) 0 0 0.10 c(CH3OH) 0.080 0.025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解析 对比容器Ⅰ和Ⅲ可知两者投料量相当,若温度相同,最终建立等效平衡,但Ⅲ温度高,平衡时c(CH3OH)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Ⅱ相对于Ⅰ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所以Ⅱ中转化率高,B错误;不考虑温度,Ⅱ中投料量是Ⅲ的两倍,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Ⅱ中c(H2)小于Ⅲ中c(H2)的两倍,且Ⅲ的温度比Ⅱ高,相对于Ⅱ,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2)增大,C错误;对比Ⅰ和Ⅲ,温度相同,两者建立等效平衡两容器中速率相等,但Ⅲ温度高,速率加快,D正确。

答案 AD

8.(2015·安徽理综,11,6分)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

(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c0-c1)2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21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

解析 A项,在温度T下,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后N2、O2、NO的浓度分别为c1 mol/L、4(c0-c1)2

c1 mol/L 、2(c0-c1) 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正确;B项,反应

c21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与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转化率,若加入催化剂,则平衡不移动。达到平衡后,c(N2)应与曲线a对应的平衡浓度相同,错误;D项,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由于曲线b相对于曲线a先达到了平衡,故应该为升温,升高温度,N2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

答案 A

9.(2015·四川理综,7,6分)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

C.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解析 A项,C(s)+CO2(g)

2CO(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由于

反应容器为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扩大,对反应体系相当于减小压强,故v(正)、v(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项,由图可知,650 ℃时若设起始时CO2的体积为1 L,平衡时CO2消耗的体积为x,则

2x

×100%=40.0%,x=0.25 L,CO2的转化率为25%,正确;C项,由图可知,T ℃时

1-x+2x

平衡体系中CO和CO2的体积分数均为50%,故若恒压时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两种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D项,925 ℃时,CO的平衡分压p(CO)=p总×96.0%,CO2的平衡分压p(CO2)=p总×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

(p总×96%)2

Kp===23.04 p总,错误。

p(CO2)p总×4.0%

p2(CO)

答案 B

10.(2014·安徽理综,10,6分)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

判断正确的是( )

A B 0~3 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 mol·L-1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解析 A项,由图像可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Δc(NO2)(1.0-0.4)mol·L-1

-1·-1,动,平衡常数减小,正确;v(NO2)===0.2 mol·Ls

Δt3 sB项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C项错误;D项,若x为c(O2),则O2浓度增大,NO2的转化率减小,与图像不符,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4·江苏化学,15,4分)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H3OH(g)

容器 编号 Ⅰ CH3OCH3(g)+H2O(g) 温度 (℃) 387 起始物质的量(mol) CH3OH(g) 0.20 CH3OCH3(g) 0.080 平衡物质的量(mol) H2O(g) 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