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 12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 12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812e2e2af90242a895e596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学习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乘方的意义,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 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讨论辨析 深化概念 总结反思 感悟收获 1

探求新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利用现实中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等同学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后就能帮国王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5.2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课本8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一般地,求n个相同因数a的 ,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 在an中,a叫做 ,n叫作 。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 (2)课本84页随堂练习1,知识技能1

2

教师强调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并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n个 a·a·…·a= an

an读作a的n

幂 底数

an指数 设计的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体会到自学的成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大家吃过拉面吗?见过拉面馆里的师傅是怎么拉面的吗?下面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能解决吗?(小组合作)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经过第2次捏合后可拉出 根细面条;经过第5次捏合后可拉出 根细面条;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 5.3、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 1、将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4)× (-4)× (-4)= ; - 4 × 4 × 4= (-222)×(-)×(-)= 33321(1)53 (2)4 2 (3)()2 (4)(?)3 (5)(-2)4 (6)-24

32

3

2、说出下列各式的底数、指数、及其意义

请说说(5)和(6)两题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例1 计算:

?1?(1)5 3 (2)(-3)4(3) ????2?3(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 5.4、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规律(一)

让学生口答下面的算式

?2??1?53 42 (—3)4 ?? ??? (—2)2 (—2)5

?2??3?23思考:

从上例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规律(二)

(1) 102=100 103=1000 104=10000 (2)(-10)2=100 (-10)3=-1000 (-10)4 =10000 观察(1)(2)的结果,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10的几次幂,1的后面就有几个0。 规律(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