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招聘国编小学美术笔试真题答案详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江西教师招聘国编小学美术笔试真题答案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6e061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6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C.道教 53.下列选项中(C)不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记》的基本理念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推展校外美术资源 D.关注文化与生活

54.(C)是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在绘画技巧上独特创造明暗对比的表现发

A.委拉斯贵支 B.哈尔斯 C.伦勃朗 D.贝尼尼 55.达利是(A)的代表画家

A超现实主义 B.未来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主义

56.欣赏.评价学习领域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术作品和(A)等级(壹品教育)性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渐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A.美术现象 B.美术能力 C.美术活动 D.美术媒材 57.《倒牛奶的女仆》是荷兰风俗画大师(A)的代表作 A. 维米尔 B.库贝尔 C.大卫 D.杜米埃

58.美术课程一对视觉的感知和理解和(D)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A.审美 B.分析 C.想象 D.创造

69.(D)是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体系的绘画通史著作。

A.《林泉高致集》 B.《贞观素华画录》 C.《唐朝名画录》 D《历代名画录》 60.“尝试中国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属于小学造型.表现学习领域(C)中的学习活动建议之一”

A.第一学段(1-2年级) B.第二学段(3-4年级)

C.第三学段(5-6年级) D.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二部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曹衣出水,吴当代风

1.“曹衣出水”是与“吴当代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壹品教育)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偏债之状。

2.“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有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绘画法之一。“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任务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犹如从水中捞出来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3.“吴带当风”为唐代人恩物画家吴道子。在用笔技巧上,他创在了一(壹品教育)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它突出了人物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予以之美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2.图案艺术有哪5项形式法则

1.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法的协调,是对统一辩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2.(1)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相异的形、色、质等团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壹品教育)显著对比的效果。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变化与统一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2)条理与反复

条例是指复杂纷纭的自然物象的构成因素,经过概述,归纳,使之规律变化(壹品教育),秩序化,呈现出一种整齐美。反复是指统一形象因素的重复或有规律的连续排列,从而产生富余统一干的节奏美。 (3)对成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 (4)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图案的基本技巧,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方法。对比与(壹品教育)协调是矛盾的统一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 形、色、质等图案构成因素的差异 (5)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借助音乐的术语。之图案构成的诸因素有秩序有条理的反复出现时,人们的视线随之在时间上所做的秩序的运动

韵律是借助诗词的术语。指团购成的诸因素的调理与反复所产生(壹品教育)的节奏中表现的象诗歌一样扬顿挫的优美情调和趋势。 节奏

决定着韵律的情调和趋势,韵律是节奏的丰富和发展。在特定的情调(壹品教育)上和趋势中,节奏与韵律相统一,才能在整体中形成完美的视觉效果。 二、论述题

请谈谈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壹品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且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的吸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收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根据这一定位,作为美术新课程教学教学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充分挖掘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养;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营造审美化的课堂,再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人文情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案例分析 【案例材料】

一下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8课《泥公鸡》的(壹品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环节,请详细阅读并回答一下问题。 第一环节:杨老师叫学生准备一小团泥,首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变魔术,老师便示范边讲解,学生(壹品教育)跟着联系:团团便汤圆——压一压便月饼——拍一拍边薄饼——卷一卷变春饼——搓一搓便筷子——盘一盘变小蛇——捏一块一揉变豆豆,这一过程完成时老师应到学生概括总结泥的基本技法,团压拍卷盘捏揉。

第二环节:杨老师播放大公鸡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它的样子,然后出示一件泥公鸡,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泥公鸡的制作特点,杨老师利用可见还播放了各地制作的泥公鸡,然后问学生这么多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泥公鸡,你喜欢哪只呢?

这一节课属于哪种学习领域?请运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分析第一教学环节。

第二环节中,杨老师为什么要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分风格的泥公鸡呢?

答:这属于“设计应用”教学领域。

案例中的杨老师的做法遵循了《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

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课表指出,美术课程(壹品教育)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做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标指出要以灵活多样(壹品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中杨老师请学生一起“变魔术”,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做到了关注文化与生活。课标指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案例中的杨老师新授时用到“汤圆、月饼、薄饼和春卷.....”等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学生了解到美术与社会(壹品教育)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袜缕的联系。

第二环节中,杨老师为什么要让(壹品教育)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泥公鸡? 选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泥公鸡,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装饰意味以及名建议书的博大精深,有利于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欣赏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表现泥公鸡,每个人表现的方法都不同,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泥公鸡,帮助学生形成珍视民族、(壹品教育)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案设计

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19课《民族服饰》,属于设计引用的学习领域,中国(壹品教育)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汇集成绚烂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非常华丽或简洁朴素,较为完(壹品教育)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教材中“做一做”提示选择合适的材料采取分组合的形式,制作一套具有民族性的服饰和配套。 问题:

请你写一(壹品教育)篇教学设计,要求一课时 课题:《民族服装》 课型:设计应用 可是:1课时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民族服装设计原理,并制作一套服饰 过程与方法: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恰当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壹品教育)工具和制作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美术(壹品教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各民族服装文化,掌握民族服装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撞我民族服饰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纸材,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

上课开始,与学生合唱歌曲《我爱中华》,歌曲结束后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于是我巧以引导“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由此揭示今年的课题——民族服饰 第二环节,新授

1、请学生观看大屏幕,屏幕上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壹品教育)教学提供问题“谁能高数我每一幅图片分别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

2、又拿出事前制作好的民族服饰,分发给四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试穿,并进行提问“这些服饰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在实物投影仪前边示范边讲解民族服饰的基本制作步骤:(壹品教育)用铅笔在卡纸背面画上衣服轮廓,在用剪刀沿着边缘线慢慢剪下来,提醒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第三个环节,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并给各小组的成员进(壹品教育)行合理分工。在学生创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个环节,评价

作品完成后,让学生穿上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配上动感的音乐,摆出(壹品教育)各种造型,举办一场民族服饰走秀。以评价、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形式对各小组制作进行评价。 第五个环节,小结

对课本的知识点做回顾总结,并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和书籍(壹品教育)查阅更多民族服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