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PKPM2010问题(计算)集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418d75a26925c52dc5bf02

这两个地方计算是有可能不同的,satwe的配筋设计时支承方式都按两边支承,而实际的支承方式可能是三边或者四边支承,这个在墙体稳定验算菜单中是可以自动判断并进行交互指定的。因此有可能该变了支承条件,稳定验算就可以通过。

程序自动判断薄弱层并进行内力放大,用户是否可对此进行干预?

可以点“自定义调整系数”的按钮,逐层逐塔指定薄弱层调整系数,指定后程序就不会再判断了,按用户指定的执行。

框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边缘构件设置satwe是如何处理的?

需要提到10高规第一版中是说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后进行了勘误,是角部墙体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目前程序是按如下方式处理:只要是L形,无论加强区还是加强区以上都是约束边缘构件,其它类型会在加强区判断轴压比决定是约束或是构造边缘构件,上部设构造边缘构件

坡屋面下檐封口虚梁应如何输入?

坡屋面楼层外沿的封口梁和其下层的封口梁应处于同一位置,即两段梁的两端节点要一一对应,使之重合。下层梁按实际尺寸输入,上层按100*100尺寸输入虚梁。

坡屋面建模应注意什么?

坡屋面一般采用调整上节点高的方式建模。当同一节点上连接有不同标高的构件时,可采用调整梁顶标高、墙顶标高方式实现。坡屋面标准层层高宜与下层层高接近,避免与层有关的计算指标异常。

satwe数据检查提示墙连接关系混乱,应如何修改?

一般是PM模型中上下层墙体的定位轴线未完全对齐,即墙虽然上下相连但网格未对位,不能建立连接关系。应调整上下轴线。

satwe数据检查提示墙定义错误(面积为0),应如何修改?

一般提示此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短墙部位上下层相连的偏心不一致导致计算模型形成窄的三角形墙体。处理办法可通过新加网格线的方式消除偏心,或手工处理掉短墙肢或过近节点。

剪力墙配筋在构件配筋验算简图、边缘构件简图均有输出,以哪一个为准?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

参数“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如何理解?

只有当定义了弹性板的时候这个选项才有意义。这个选项主要是考虑到satwe中对地下室自动采取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如果对于地下无梁楼盖等结构用户定义了弹性板6,这时选择这个保留面外刚度的选项就能避免程序自动忽略楼板的面外刚度

层高为3米,洞口高度为2500米,洞底标高为100时,程序认不出。当底标高

为200以上时才可以认出?

目前程序默认150以内的部分不予考虑。

某型钢梁柱支撑转换的结构,计算结果图形文件没有该梁的轴力?

现在的型钢梁的轴力是没有输出的。在后续版本中将会加上型钢梁轴力的输出。

框架结构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时是如何执行的?

对于非框架结构,SATWE目前同时按照抗规和高规进行从严判断,只要有一项不满足要求即判断为薄弱层。在9月30日版本里提供了自定义薄弱层调整系数的功能,用户可以自己修改单层单塔的调整系数。

非框架结构的刚度比是否按高规考虑了层高修正?

SATWE输出的“地震剪力比地震层间位移”的层刚度,即第3种层刚度,是没有考虑层高修正的,但是在计算层刚度比时考虑了层高修正,而且已经和规范限值进行了比较,即0.9或1.1或1.5,用户只需将程序输出的刚度比和1进行比较,小于1即是薄弱层。

位移角的结果应该看哪一项?

位移比的结果应该用规定水平力的结果,位移角应该看CQC组合的结果,不需要看规定水平力下的结果。两者可能会存在差异,是由于规定水平力和CQC组合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位移角应以CQC组合的结果为依据。

抗规5.2.5条“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程序

是如何执行的?

抗规是要求在薄弱层效应调整之后再进行剪重比判断,此时对薄弱层的最小剪重比要放大1.15倍;而程序在进行剪重比调整时,是没有进行薄弱层调整的,因此采用的是原始的最小剪重比,对于薄弱层,会再进行薄弱层的地震效应放大,此时的剪重比相当于放大了至少1.15倍,因此和规范要求是一致的,只是调整的先后次序不同。

SATWE中地下室外墙抗剪超限时,是否可以将墙进行合并进行验算?

可以合并处理,但需要手工验算。

SATWE中地下室外墙是如何设计的?

SATWE中对地下室外墙按照两端嵌固、一端嵌固一端简支的平均值进行单向板设计,并按压弯柱进行设计,两者配筋取大。

5级抗震梁SATWE有何特殊处理 ?

梁5级抗震时,若为地震组合控制,软件将会处理为:非抗震组合、设计弯矩乘以0.75, 再进行设计

对于较长的墙肢,为何SATWE和PMSAP关于lc的计算会有所不同?

对于PMSAP,在计算lc时有一个约定,在长度大于8m时取8米计算,主要是出于对程序的保护,避免计算出来的lc太大。

为什么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比定义的提高了

两级?

调整信息中有这样一个选项:

如果勾选了以上选项,对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会自动提高一级。而如果结构又是高位转换,按高规10.2.6,加强区的框支柱和剪力墙都应提高一级,因此剪力墙抗震等级会提高两级。

关于短肢墙的判断,0930版本是否与之前有所不同?

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就是对于剪力墙高厚比要满足小于8,厚度要求小于300mm,只是对相连墙肢数小于等于2这条有所变化,以前是整体判断的,就是说对于Z字形墙,之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作为短肢墙的,而现在中间那肢肯定不是短肢墙,而两端如果满足要求可能还会判断为短肢墙。

对于梁托偏心墙的模型应如何建模?

对于梁托偏心墙的模型,在PMCAD中可以使用同一轴线并用偏心命令和使用两条轴线并用刚性杆连接两种建模方式。对于这两种方式,satwe都可以正确处理,计算出转换梁的扭矩。

多塔结构如何查看周期比?

对于多塔结构,应将多塔近似分割成一个个单塔结构,将每个单塔分别计算周期比,即采用“离散模型”进行。

什么我的这个工程不能正确识别多塔,自动生成的不正确?

对于多数多塔模型,自动形成功能都可以正确划分。但对于个别复杂模型,多塔自动生成不能正确处理。所以,对于多塔结构,用户都应进入多塔立面、平面,查看程序自动形成的是否正确。

SAT8是否能够计算吊车荷载?

SAT8不能计算吊车荷载,需要在satwe中进行计算。即使在PMCAD中定义了吊车荷载,SAT8的结果中未包括吊车荷载的组合。

对于一个框架结构,软件2011.3.31版本和2011.9版本计算结果为何有差异?

混凝土规范2010版发布后,又出了修改,其中5.2.4条作了补充。当勾取'梁刚度放大显示按2010规范取值'时,现版本与331版本生成的梁刚度放大有所不同,导致周期、位移、内力等差异。当不选此参数时两者结果相同。

错层结构,楼梯如何输入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错层结构,楼梯不能自动输入,建议将楼梯近似按照交叉斜撑或空间斜板手工输入模拟。

两道防线调整后的构件配筋和没有调整的结果是一样的?

、当将调整系数定为2,如果是构造配筋,即便放大2倍仍可能是构造配筋,所以构件配筋有可能没变化,如果您将此参数放开,则构件配筋可能会有变化。

软件默认0.2V0调整2倍的调整系数有没有规范依据?

程序默认放大2倍没有规范依据,只是一般建议,用户可以自行改正。

中震不屈服计算时,选取不同抗震等级时配筋结果有差别的原因

如果该构件的配筋是构造配筋的话,那么是由于不同的抗震等级程序执行不同的构造配筋。如果是计算配筋控制的框架梁,那么可能是有在参数设置中勾选了“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程序在考虑受压钢筋时会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取用不同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010版satwe进行中(大)震不屈服计算时的抗震等级如何填写

一般不应填写5级,4级是基本延性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填写不同的抗震等级,此时抗震等级不会对地震内力做相应调整,但会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在构件设计时取用不同的构造措施,以满足延性要求。

上下层为同一标准层。但上层柱配筋较下层柱大时可能有哪些原因?

如果上下层为同一标准层,则要比较各工况下柱内力的,考虑上层柱内力是否可能被调整放大,如在参数中指定为薄弱层、程序通过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自动判断为薄弱层,0.2Q0调整系数不同等。

配筋计算时程序异常中断的部分解决方法

多数情况是由位移、内力计算的异常引起的。

查看振型图,观察前若干阶振型中是否有局部振动(即个别杆件的振动),如果有说明建模时杆件连接关系可能不正确,可能导致配筋计算时程序异常中断,或结果异常,或有效质量系数不足,此时应该修改模型。

查看各工况下(例如活荷载)空间变形图,如有个别部位变形异常大,说明该部位建模错误,应修改,否则可能导致后续计算异常。

关于平衡条件该如何校核?

对于恒载作用下的节点内力平衡校核,应采用一次性加载的计算模式,采用模拟施工时不能进行节点内力平衡校核。

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可以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 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可以进行平衡条件的校核。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不能进行静力平衡条件校核。

Satwe中每个杆端有六个内力分量,不要遗漏,否则不能满足平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