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写作真题例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写作真题例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c06c834b35eefdc8d333bd

两个角度任选其一去立意,均不跑题。这是我们之前在课上反复强调的“提供多种情况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之一:选取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成文,确保不跑题。

但是对于高分作文来说,仅仅不跑题是远远不够的,立意需要达到“深刻”的标准。我们可以将之融合,弥补“远”和“近”自身的缺陷:

我们远观自然,可知生物的演变与进化,可知全球的气候与变化,这是我们的书斋里需要储备的知识——在感知自然的过程中“远观”意味着积累;

我们近观自然,目之所及,亲身感知,谛听风声,聆听鸟鸣,获得真正的美的收获——在感知自然的过程中,“近观”意味着实践。

事实上,不仅仅感知自然需要“积累”和“实践”的融合,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是如此。若考生能从“感知自然”的角度继续深入,则可推出自己对于了解世界的方法的认识——需要大量的积累和亲身的实践。

5.(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具体而言,可以从宽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价值和平和心态四个方面进行挖掘。

总的来说,这次作文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考生们既可以从情感性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味”“情味”“思味”。

6.(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三种方向。一是写出大智若愚的意思,此处的老实若愚,只是龙潜深渊,深藏

不露,不以真身示人罢了,这是一种老到、一种修炼。二是写真老实即是真聪明,老实人不等同于笨人,老老实实为人做事,最终实现理想,获得成功,因为老实人做实事,走一步是一步,另外老实人不可怕,易获他人好感、指点与帮助,没道理不成功。三是所谓的聪明人,大多也伴随诸多毛病,骄傲、飘浮、懒惰、虚伪等等,这种聪明人很难成功。

7.(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多个材料的作文形式为“多话头”作文,这三句话可以独立存在,各自成为一种观点,就是三个话头,如果题目要求学生自选角度,那么只要从中选择一句话来立意即可。另一方面,如果把三句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很封闭,论证结构都已经很明确了,只需把三句话演绎成文。

如果要写出彩的文章,可对这三句话进行反思或逆向思维。例如,材料第一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因为任何观点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这句话也值得反思,一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一窝蜂涌向同一条路,也许会变成一条死路。”如果考生能从思辨的角度分析命题材料,把我们所熟悉的道理转化成另一种矛盾,用逆向思维

的立意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样出彩的几率比较高。

8.(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定题材】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5年的浙江作文题目,跟2014年的“门与路”一样,还是属于二元思辨类型的题目,但立意的角度比去年更明确,故而考生不太容易出现立意的问题。“文如其人”,或者“文不如其人”,只能从这二者中选择其一。

第一则材料“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应当直抒胸臆,发自肺腑,忠实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

第二则材料“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指的是:写作仅是一种技艺,艺术作品的高雅不能证明为人的脱俗,文不一定如其人。

虽然立意明确,但是今年的作文题目在素材的要求上,难度倍增,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

是艺术家的例子,而且考生要明确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正面的文如其人的例子:柴田丰作品乐观积极,正像她孩童一般的心境。三毛的作品灵性自由,无牵无挂,不受拘束,正像他的人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向人们昭示了他坦然面对生死,超脱生死,追问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反面的例子,比如顾城,比如歌德,比如郭沫若。

例子示范(写张爱玲):“文如其人,不论是《倾城之恋》中那一恋倾城的悲歌,还是《半生缘》里那一场水月镜花的痴心,不论是《花凋》《流言》还是《小团圆》,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她作品如同她的人,精致,市俗,哀伤,苍凉,但是美到极致。她是旧上海的一抹月影,满盛着苍凉的底色,倾诉着人生无尽的波折流转。张爱玲,一个众人眼里的传奇,一道时代转身的苍凉背影,一抹时光拂过的岁月迟暮,一缕昔人独憔悴的美丽芳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