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9846c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2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信息资源标准化改造与整合将是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 环境信息化相关标准建设将不断完善

1.4、 建设目标

生态环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3G技术和业务模型技术,以数据为核心,把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智慧模式,让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执法和科学决策更加有效、准确,通过“智在管理、慧在应用”,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管理与服务支持。

1.4.1、 业务协同化

将行政许可审批、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监督管理、环境执法、行政处罚、环境信访、环境监测、固废管理、核与辐射管理、总量管理、

12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生态管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环境应急、环境决策等业务进行协同,打通业务之间的关联,形成协同管理机制。同时将政府的业务工作和企业的自身管理、公众的环保需求进行统一协同,为企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4.2、 监控一体化

建立全方位立体监控网络,对水污染源、气污染源、放射源、机动车、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天地空监控一体化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1.4.3、 资源共享化

对跨区域、跨行业及跨平台的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和环境风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科学评价,能通过模型和评价体系解决重点城市、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管理问题。

1.4.4、 决策智能化

随时了解实时的环境质量状况,对某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同时针对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落实限批、停产、关停等环境经济手段。准确核算区域环境资源容载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3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1.4.5、 信息透明化

通过政务外网网站、企业网上办事大厅及环保APP软件等技术手段,构建政府、企业及市民沟通的桥梁。提供面向排污企业、面向社会、面向百姓的环境信息服务,实现从原来单一的信息发布窗口和行政审批窗口到提供数据服务、接受监督、体现互动交流的公众服务平台的转变。

14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第2章 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深入智能化全面互连互通采用各种先进的感知设备全面感知环境,包括针对水体各种理化指标和性状的传感器和测量仪表,针对气体中各种有害气体含量的传感器和测量仪表,以及比较成熟的视频监控设备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综合运用各种设备和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智能感知。

通过各种网络设备、网络与先进的感知设备进行连接,将感知设备获取的信息实时传输到业务平台,转发给手持设备、电脑和智能化终端等。

感知层获得的数据可用于对应的业务系统,甚至可以作为建模的基础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并分析数据,当数据超限值可实现自动告警,提示环境管理部门或污染源企业及时处理。

2.1、 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