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课件1-14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社会学概论新修课件1-14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822ff67c1cfad6195fa76e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非农业工作的机会。 国有经济就业机会在减少。

市场机制的引入也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农村创造出一个庞大的产业后备军。 (3)国家的城市化战略与对策的影响

A、国家农业政策的影响: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会妨碍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涌向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 B、国家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

从法律上讲,国家政策是允许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从经济上讲,国家其实是不允许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 C、国家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中国城市管理体制需要负责农村暂时或长期移民给城市带来的诸如卫生、治安、市场管理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特殊的农业政策和城市化战略将导致大批集镇的产生;大中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受到遏制;候鸟型的农民工将会继续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将主要取决于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市场化的速度,但国家的城市化战略与对策也会影响城市化的速度和形式。

6、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

城市化道路:主要指以什么类型城市为主实现城市化。

A、小城镇重点论; B、中等城市重点论; C、大城市重点论; D、并举论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 2、什么是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什么是虚拟社区? 4、什么是城市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5、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和类型

1、含义:社会变迁是指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由于它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各种变化。 2、类型

(1)渐进的社会变迁与突发的社会变迁——以变迁的速度划分 渐进型社会变迁指的是一种缓慢的循序渐进式的变化。

突发式社会变迁指的是快速、剧烈、突然发生的大规模社会变化。 (2)前进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从变迁的方向看

一般认为,凡是能够促进社会的开放性、合理性,并能增加人们自由与平等的社会变迁就是前进的社会变迁,反之则是倒退的社会变迁。

(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和无计划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干预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来划分 (4)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划分 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与社会变迁;2、人口与社会变迁;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5、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6、经济与社会变迁 三、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 四、社会现代化

1、含义:不同社会的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来全面改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过程。

[书中观点: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2、特点

(1)从变迁的方向来看,现代化是一种正向的也即前进的社会变迁;(2)现代化是一场牵涉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3)现代化是一场变化异常迅速的社会变迁;(4)现代化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社会变迁。 3、内容

(1)经济工业化;(2)政治民主化和效率化;(3)农村城市化;(4)人的现代化;

21

(5)全球化【A、全球化的含义;B、全球化的特点;C、全球化的矛盾】 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1、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2、“迟发展效果”;3、“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六、中国的现代化 1、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初始阶段(19C60S——20C初):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旧的封建王朝体制下探索现代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时期。

(2)现代转型和权威危机阶段(1911——1949年)

这一阶段,中国在形式上建立起与现代化潮流一致的政体,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向制度层面转型 现代化的努力也遭遇到严重的挫折。 (3)现代化发展阶段(1949——1978)

这一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资本主义模式转向社会主义模式,初步建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多次被扭曲甚至被迫中断。

(4)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新时期(1979——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

(1)人口规模巨大;(2)经济发展水平低;(3)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极为少数几个没有被殖民化历史的国家;(4)中国正在推行着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

3、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制约中国现代化的因素)

(1)人口、资源、环境与中国的现代化;(2)中国工业化战略中所应采取的制度与组织措施;(3)国际政治、技术引进与贸易战略;(4)科学、技术与教育;(5)速度、效益和公平——总之,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变迁?主要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现代化?基本内容有哪些? 3、什么是全球化? 4、如何理解“迟发展效果”? 附:穷人 各国的穷人

一、什么是穷人?按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穷人一般是指收入在国家最低保障线以下的阶层。 二、贫困与贫困线

国家统计局对贫困和贫困线下的定义是:所谓贫困,即指物质生活困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所谓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 三、美国的穷人

2006年1月24日,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48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的贫困线标准是单人年收入在9800美元以下,3口之家16600美元以下,就可享受国家的补贴,就算是美国的穷人。 四、俄罗斯的穷人

俄罗斯最新的数字是月收入2451卢布,折合年收入即人均1080美元,3口之家收入3240美元以下的,就算俄罗斯的穷人。

五、世界通用贫困线

联合国规定的世界通用贫困线标准是人均日消费1美元(一人一天一美元)。 六、中国的穷人

据世界一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仍然还有1亿3490万人(2004年),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0%以上。

中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贫困线是人均年收入750人民币,折合78美元,3口之家收入234美元以下的,就是中国的穷人。

以人均年净收入人民币625元为绝对贫困标准,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 按人均年净收入865元人民币为贫困标准,全国的贫困人口就增加到9000万人。 人的现代化

有的社会学家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把人的现代化概括为10个方面:

1.乐于考虑新经验,欣然接受革新和变革;2.动辄对他周围的许多问题和争端提出看法;3.对待别人的 意见态度民主,承认意见分歧;4.眼光不是朝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5.随时修正计划以适应新形势;6.相信人能为他自己的利益而控制自己的脾气;7.深谋远虑;8.举止端庄;9.相信科学技术;10.赏罚分明,论功行赏。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1.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至少人们免于匮乏;2.消费结构合理。消费结构的安排要有利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全面

22

发展;3.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比例科学化,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要同时并举。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1、含义: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构成要素

(1) 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3、特征:

(1)普遍性和变异性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

社会问题的变异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时间里各具特点的性质。 (2)复合性和周期性

社会问题的复合性是指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后果等方面的复杂性质,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常常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并引起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 社会问题的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的特性。 (3)破坏性和集群性

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的破坏性作用。 社会问题的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这使得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作用更大。 4、类型

(1)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普遍性社会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发生在各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问题。 特殊性社会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在某类或某个地区与国家的社会问题。 (2)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是指由于社会结构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是指由于社会结构存在某些障碍或病变而没有发挥应有功能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1、社会整合理论;2、文化失调理论;3、社会解体理论;4、价值冲突理论 三、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

1、成因:(1)历史遗留问题 ;(2)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

(1)社会问题的交织性;(2)社会问题的突发性;(3)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3、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社会问题 十大社会问题:

(1)失业问题;(2)贫困问题;(3)犯罪问题;(4)腐败问题;(5)环境污染问题;(6)流动人口问题;(7)教育问题;(8)收入分配问题;(9)劳动(劳资)关系问题(10)妇女问题 (1)贫困问题;(2)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A、成因;B、特点;C、社会后果;D、对策

(3)环境污染问题: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4)失业问题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而无有收入的就业岗位的劳动适龄(16—64岁)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状况:就业 不就业:自愿的、非自愿的 非自愿者即是失业者。 我国失业者主要类型:

A、农民离开了本土,外出寻找工作而又未能找到工作;B、城镇居民达到了就业年龄,愿意工作但却没有找到工作;C、城镇居民原来在企事业单位中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工作,从而失去了收入来源。 新型失业群体:

2004年左右出现;主要是青年失业者;大学毕业生失业者

23

(5)腐败问题

腐败:是指一个社会中握有权力者利用这种权力获取私利的现象。

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腐败在中国的出现和蔓延是与20C70S末80S初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相同步的。 (6)犯罪问题(7)教育问题(8)收入分配问题(9)劳资关系问题(10)妇女问题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问题?有那些构成要素? 2、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特征? 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社会后果有哪些?需要采取哪些政策对策? 4、什么是贫困?贫困主要有哪些类型? 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之一:中国社会问题排行榜

第一,教育;第二,医疗;第三,环境;第四,社保;第五,房地产;第六,计划生育;第七,农村;第八,城市

之二:中国十大社会问题

(1)失业问题;(2)贫困问题;(3)犯罪问题;(4)腐败问题;(5)环境污染问题;(6)流动人口问题;(7)教育问题;(8)收入分配问题;(9)劳动(劳资)关系问题;(10)妇女问题 之三:中国十大社会问题

第一,教育不公平;第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三,就业难;第四,社会风气日下第五,贪污与腐败;第六,城市与农村;第七,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第八,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九,民主化进程缓慢;第十,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之四:中国十大社会问题

第一,腐败问题;第二,“三农”问题;第三,下岗失业问题;第四,贫富差距问题;第五,犯罪猖獗问题;第六,人口生态问题;第七,教育危机问题;第八,道德失范问题;第九,婚姻家庭问题;第十,社会保障滞后问题

之五:中国三大新问题

社科院发布2007中国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三大新问题: 医疗;就业;贫富差距 之六:中国主要社会问题

第一,官员腐败;第二,贫富差距过大;第三,人口问题;第四,环境污染问题;第五,社会不公正;第六,思想道德败坏 资产与穷人

主要介绍迈克尔﹒谢若登[美]的观点及美国的具体作法。 谢若登: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授

20年前他提出以资产为基础的福利政策,目前已经在美国40多个州推行此政策。 1、以资产为基础的福利政策

这种新思路基于积累、投资和资产积累概念而不是基于指导现行政策的收入、支出和消费观念。 政策转变的理由是:

收入只维持消费,而资产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社会互动方式。有了资产,人们开始从长计议,追求长期目标。 收入只填饱人们的肚子,资产改变人们的头脑。 2、穷人与财富

穷人的资产或财富基本上是被忽视的。“穷人的财富”一词很少被使用。 考虑福利政策时不应只考虑资助手段也要考虑投资手段。 穷人也是有没有利用的巨大潜能的。 穷人也可以存钱。 3、福利模型

非穷人的福利:收入加资产 穷人的福利:只有收入

一项为穷人提出的福利新模型:收入加资产 4、个人发展帐户

个人发展帐户是可选择的、有增值的和税收优惠的帐户,立在个人名下,从一出生便开始启动,限定于指定目的。不论福利政策的类别(住房、教育、自雇、退休等),资产应当在这些长期限定性帐户中积累。政府政策应当给予穷人的存款以配给金或补贴,并通过私人部门或帐户持有者自己的努力形成创造性进入的潜力。个人发展帐户将被设计用于促进未来取向、长远计划、储蓄和投资、个人创造、个人选择,和实现生活目标。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

1、含义: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或社会组织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以使其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全部过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