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建立与撤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建立与撤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57c3eff8c75fbfc77db248

铁道兵团随军职工 李寿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修建的主要铁路介绍

黎湛铁路

黎湛铁路起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黎塘,经贵县(今贵港市)、玉林、陆川、廉江、遂溪,至广东省湛江市,全长315.6公里。这既是南方出海的一条通道,又是南海和海南岛地区联系华南腹地的一条铁路干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打破敌人对我海上封锁,巩固南疆海防,发展沿海经济,同时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中共中央于1954年决定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1954年7月初,周恩来总理召集铁道部和铁道兵的领导进行研究部署;7月23日,中央军委向铁道兵下达了修建黎湛、鹰厦铁路的命令。命令要求按战时失抢修的原则突击建成。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见王震司令员,了解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的准备情况。毛主席指出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这两条铁路。

黎湛铁路,跨越郁江、南流江、九州江等水系,大中桥梁较多。郁江大桥是全线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平原约占62%,余为丘陵地带,路基填挖地段较多。土石方任务量大,如玉林车站,土方量达42万立方米。

根据国家初测,黎湛铁路工期为23个半月。铁道兵决定将工期缩短为12个月。采取边探测、边设计、边施工,先北后南,集中兵力,突出重点的方针,首先突击完成黎塘至贵县段,然后再梯次向南展开全面施工。全线分8个工程段,铁道兵第一、二、四、六、十、十一

师和独立桥梁团参加施工。沿线地方政府动员民工108775人,编成17个大队,配属部队施工。广西、广东两省抽调干部2483人,成立省、市、县各级筑路委员会,负责对民工的组织领导和筑路所需的物资材料的支援工作。为了争取时间,保证部队早日开工,司令员王震深入铁路沿线调查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疏通与地方政府的各方面关系。有关设计部门和担负施工的部队均合署办公,共同讨论研究定测和设计工作,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提出了黎塘至贵县段的施工资料。1954年9月25日正式开工,经过知时间的抢修,于1955年1月17日完成58公里长的黎(塘)贵(县)段铺轨到达郁江大桥北岸。控制工期的郁江大桥,全长332.2米,江宽水深,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争取时间,决定先建便桥通过。便桥全长315米,1954年11月13日开工,1955年1月23日竣工。1955年2月初,全线施工进入高潮,筑路军民在“战胜洪水威胁”、“跑在洪水前面”、“争取‘七.一’通车”等口号鼓舞下,日以继夜,轮班突击,工效不断提高,到月底,全线路基土石方完成98%,桥梁基础完成86%,隧道工程基本完成,为实现“七.一”通车奠定了基础。铺轨部队,一支从郁江继续向南铺设,创造了日铺轨6.616公里的纪录;另一支从湛江向北铺设。5月19日在粤西廉江城南6公里处胜利接轨。为加固路基,防雨水冲刷,进一步美化路容路貌,铁道兵党委决定,参加修路的指战员,在铁路两旁每人种树10棵,从司令员到战士,人人动手,共植树72万棵。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临管运营。这条铁路公用8个月时间建成,被人们称为“革命的速度”,把铁道兵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经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全长697.7公里;另有外洋至南平支线24.2公里,漳州至郭坑支线11.3公里,总计733.2公里,是华东地区出海的一条铁路干线。由铁道兵担负施工,1955年2月重点工程开工,1956

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这条铁路对巩固东南海防,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意义。

鹰厦铁路由北向南伸延,除鹰谭至上清、磹口至郭坑、冰厂至厦门约90公里较为平坦外,其余大部蜿蜒于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线路要穿越武夷山,通过戴云山,跨越九龙江等水系,还要移山填海,构筑一条跨海长堤,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工程艰巨得复杂。

1954年第4季度,铁三、五、七师进入鹰潭至光泽120公里间进行施工准备;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60公里地段正式开工。4月下旬至5月底,铁一、二、十、十一师陆续从黎湛线调至鹰厦线;铁六师和独立桥梁团完成黎湛线收尾工程后,分别于9月和10月转入鹰厦线。参加鹰厦铁路修建的铁道兵部队计8个师1个独立团。1955年4月,王震司令员、刘克技术副司令员率工作组同苏联专家一起,赴鹰厦线调查,按1957年底通车要求,共同确定设计、基础、施工三方集中南平办公,由铁道兵党委统一领导。铁道兵领导机关于5月份由广西贵县移驻福建省南平。全线分为11个工程段,闽赣两省动员12万民工参加筑路。1955年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要求铁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鹰厦铁路。参加修路的全体官兵、职工、技术人员和民工响应号召,决心为实现提前一年通车而奋力拼搏。同时,采取改善设计,削减工程数量;集中使用机械,保证重点工程;采用大爆破,加快施工进度;铺架作业中采取预架梁、预上碴、预铺枕等措施。施工部队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展开劳动竞赛,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在施工装备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业要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向重点难点工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经过广大军民1年零10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达厦门,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车的目标。

包兰铁路

包兰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1个五年计划规划修建的1级铁路干线。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站起,经五原、巴颜高勒、乌海、石咀山、银川、中卫、狄家台至兰州枢纽的焦家湾站(今兰州东站),全长990公里,分东西两段施工。包头至银川为东段,长527公里;银川至兰州为西段,长463公里。分别由铁道部华北、西北设计分局勘测设计。东段,包头至公庙子90公里,1955年10月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开始动工修建;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由铁道兵第一军率二、七、九师和独立桥梁团修建,1957年3月开工。西段,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从兰州起开始施工。1958年7月30日,东西两段在银川接轨,8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10月交付运营。这条铁路经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东接京包铁路,西连陇海、兰新、兰青铁路,为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之一。它的建成对加速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发展农牧业生产,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包兰铁路自包头市起,沿黄河南下,依乌拉山南麓、桌子山西麓、贺兰山脉及祁连山余脉而行。线路通过“漠南粮仓”河套区、贺兰山大煤田,进入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银川平原,再从银川南进,经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到达甘肃省兰州市。铁道兵承担修建的公庙子至银川段,北部河渠纵横,桥涵和改渠工程多,在近130公里的地段,跨越大小渠流800余道;南部要穿过150公里长的沙漠区,风沙弥漫,流动沙丘四伏,路基难筑。全段两次跨越黄河。

1957年3月,部分主体工程开工,5月全面展开施工。三盛公和三道坎黄河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尤其是三盛公黄河大桥最为艰巨,它由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组成,全长682.5米,桥梁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入土深度30至50米。全桥需要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408根,总长近15公里。独立桥梁团于1957年3月1日开工,1958年6月15日建成。三道坎黄河大桥,全长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