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22a6f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81

2018-2019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下)期中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图文信息说明的是

A.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 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 C. 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牛耕技术普及全国,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女织,B选项排除。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排除。

2.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 1 -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翻车的特点,结合图片信息,应该选C。A是曲辕犁,B是耧车,D是筒车,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3.下图为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铜尊颈部、铜盘内底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该文物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 2 -

B. 青铜礼器开始刻有铭文 C. 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D. 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对该件文物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文物制作工艺精湛,做工复杂、考究,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制作水平,官营手工业是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故A项正确。B项中“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对不同阶段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战国就是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因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点睛: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4.郦道元《水经注》中载:“垒(白超垒)侧旧有坞,故冶官所在。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材料提到的这项创新发明发挥的积极作用是 A. 提高了冶铸效率 B. 扩大了灌溉面积 C. 降低了治水成本 D. 改善了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引谷水为水冶”说明这项技术创新是借助水力进行冶炼的,这符合水排的特点。水排是冶铁的鼓风设备,有利于提高冶铸效率,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据此可知

A.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B. 当时的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 3 -

C. 当时的商品满足了各阶层的需求 D. 当时的地域性商人群体非常活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知南北朝时期商业经营活动有严格的地点限制,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无关,B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D选项排除。

6.沭阳县内有“刘集”、“钱集”、“周集”、“吴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由来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 草市 B. 都会 C. 夜市 D. 会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市原来是指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A选项符合题意。都会是都市的意思,B选项排除。夜市是指夜间从事商业活动的市场,C选项排除。会馆是指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商人团体,D选项排除。

7.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 A. 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 B. 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 C. 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 D. 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 【答案】A 【解析】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