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ca9f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4

生甲: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

生乙: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加起来就可以。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吗?(概括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

生: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教师及时评价) ……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

教师友情提示: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1/9-5/9= 2、1-(1/9+5/9)=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个九分之一是3/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生:我先算出花鸟和人物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9+5/9=6/9,然后用1-6/9=3/9=1/3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合理的评价)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活动六: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困生),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活动七: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同分母分数连加(减), 1/15+2/15+8/15=1+2+8/15=11/15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1/9-5/9=3/9=1/3

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自主练习5-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的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

3、正确分析和解答用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填空(1)+表示( )个加( )个,一共是( )个,就是( )。

(2)-表示( )个减( )个,还有( )个,就是( )。

2、计算

1/6+5/6+1/6= 5/9+2/9+8/9=

7/12+2/12-3/12= 1-1/3-1/3=

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5、6、8、10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5、自主练习7,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6、自主练习9,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

指名说出如何正确的填出括号里的数,集体订正。 7、补充练习

(1)+++……+++= (2)1-5/9-4/9=

(引导学生探索,当分子相减为零时,所得的结果应怎样书写,为什么?) 8、归纳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

(锻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板书:

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

信息窗4:展板布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1~47页。

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臵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臵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的内容,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同桌一起动手操作) 1、摆纸片活动。(课前一分钟)

(1)复习环节。(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