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60908a7cd184254b3535f9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

一、法规的主要种类

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规定、办法)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实施办法、条例) 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 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

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

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

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

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

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

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

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个人。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

1)参与其中 2)减免税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 3)政府购买服务

2020年的目标: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与经济相适应,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

和供给体系,水平显著提高。

1

五、1、邓小平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中央提出的: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性、紧迫性:体现在四个深刻: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2)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3)利益格局深刻调整。4)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目标的三个基本维度:1)人民安康2)社会安定3)国家充满活力

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

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十七大报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社会建设的论述:

基本目标:确保社会即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基本导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主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5、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任务界定为:保障及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两大方面。

1)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2)在医疗卫生政策方面: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六、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前者对后者有重要影响,后者对前者有积极促进。

1)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营造和具体制度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

2)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主要靠:社会工作者具有“专家”和“基层实践者”双重角色。

2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四点要求:1、统筹规划教育培训

2、切实加强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3、大力开展专业培训:三项工程:1)职业能力建设工程。2)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3)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两项培训:1)领导干部培训。2)下派基层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培训。

4、大力发展专业教育

二、为了保证专业培训落到实处的四点要求:

要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要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

要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

要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三、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

1、研究制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 2、以基层为重点配备。(城市、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 3、明确相关事业单位岗位。 4、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

5、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 6、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7、建立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

四、推进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

1)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2)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3)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4)鼓励聘用持有职业证书的专业人才。 2、做好薪酬保障工作。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物质保障和精神奖励)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分解为5个具体目标:

1、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总量达到50万人,中级达到5万人,高级达到1万人。到

2020年,总量达到145人,中级达到20万人,高级达到3万人。)

2、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城乡、领域、专业、能力和年龄结构) 3、素质不断提升。

3

4、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5、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二、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和教育与研究人才。) 1、大规模发展服务人才

1)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服务人才队伍。 2)主要举措:

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将人才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实施住处系统建设工程,研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 实施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研究制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政策。 2、大力培养管理人才

1)目标:社会工作行政和行业管理人才;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2)举措: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加大各类管理会和培养力度; 培养、引进行政管理人才; 3、加快培养教育与研究人才

1)目标: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法规政策,能够推动本土工作理论和政

策实务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人才。

2)举措:纳入青年英才开展计划,组织实施培养引进工程;

大力培养适合部门需要、体现行业特色、满足领域需求的人才。

三、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目标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目标: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符合发展规划、体现中国特色的机制。 举措:坚持党管理人才原则;

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机制。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政策

目标: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不同学历层教育共同发展,

专业和普及有机结合的培养政策。 举措: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3、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政策

目标: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逐步完善符合国情、

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政策。 举措:实施分类管理; 完善人才考核制度。 4、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政策 目标:坚持以用为本原则。 举措:建立健全使用政策措施; 加大人才使用力度; 促进专业人才流动政策; 5、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目标:以激发人才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为目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

精神激励,建立健全有利于长期、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激励保障政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