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45571da76e58fafab003c5

良好.前者低于后者,而且还说明前者比后者低29分。但定距尺度只适用于描述能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数量标志,因为这类数量标志不存在绝对零点,譬如气温0℃不代表没有温度,20℃也不代表比10℃暖和1倍。

16.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确定性变量是指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其影响因素是明确的.可解释的和可人为控制的,从而变量值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是可确定的。例如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受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两个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变量是指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其影响因素是不确定的.偶然的,变量值的变化方向和程度是不确定的。例如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受水分.气温.光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18.描述统计学是指能提供各种真实描述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和计算,并用表格.图形和综合指标的方式来加以显示。推断统计学是能提供以样本的观测结果来估计总体参数或作出各种假设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在随机性和概率论基础上对事物的不确定性作出推断。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合在一起就构成完整的统计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其深入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第二.三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填空题

1.调查表一般有 和 两种方式。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 和 。

3. 是一种间接取得统计资料的方法,它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较强的 。 4.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 调查;而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 调查。

5.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法。 6.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

7.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 选取的。

第一章

13

8.抽样调查属于 调查,但其调查目的是要达到对 特征的认识。 9.调查单位是 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 单位。 10.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都要先制定 。 11.重点调查实质上是 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 情况。

12.通过调查几个主要的产棉区来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调查。 13.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其基本形式有 . . . 和 。

14.人口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住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也是 。

15.统计整理是对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16.在组距列数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 ,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叫 。

1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A.,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B.,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 ,组中值为 。

18.设考试成绩的全距为100,如果将60分以下为一组,其余按等距分成四组,则各组的组距为 。

19.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总体单位所具有的 特点决定的。

20.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习惯上规定各组不包括其 的单位,即所谓的 原则。

21.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 ,这样的数列其组数等于 。

2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23.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 。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第一章

14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类型抽样

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7.调查时限是指(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 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 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 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

10.某市规定2002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0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第一章

15

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为( ) A.110岁 B.109岁 C.109.5岁 D.119岁

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 A.进行各种汇总 B.进行各种计算 C.充分利用分组法 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 A.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B.开口组数列与闭口组数列 C.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 D.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6.将次数分布数列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是( )。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组限 C.分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 17.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不等距数列 18.分布数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B.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C.分组的组数 D.各组分布规律

19.在组距列数中,( )。

A.组距与组限成正比 B.组距与组限成反比 C.组距与组数成正比 D.组距与组数成反比

20.某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为( )。

A.71 B.26 C.156 D.348

21.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假定(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相等 D.各组次数分布各组内是均匀的

第一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