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文+参考书目+致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摘要+论文+参考书目+致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fb4b886529647d272852f6

中北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xr,m?)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求p根据给定的离散值h(nd),应用内插函数,得到在xr轴上连续取值的h(xr),再根

?(xr,m?)。按内插的定义,若?(xr)为内插函数,则此时的h(xr)为: 据式(2.21)求出ph(xr)?[?h(nd)?(xr?nd)]*?(xr)?{[h(nd)]}*?(xr) (式2.23)

n??NN常用的内插方式有紧邻内插和线性内插。

对于紧邻内插,其内插函数为:

1,xr?d/2 ?(xr)? 0.5,x?d/2 r (式2.24)

对于线性内插,其内插函数为: 0,xr?d/2 1?xr/d,xr?d (式2.25)

0, x ? d r

?(xr)?于是对于R-L滤波函数,如将hR?L(nd)的离散表示进行线性内插,则得另一连续的空域函数hR?L(xr)。后者可说是hR?L(xr)的一次近似,其图形示如图2.9所示。

图2.9 hR?L(nd)经线性内插后的特性hR?L(xr)

对于S-L滤波函数,如将hS?L(nd)的离散表示进行线性内插,则得另一连续的空域

第 11 页 共 56 页

中北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函数hS?L(xr)。其解析表达式为:

hS?L(xr)?[hS?L(xr)其图形示如图2.10所示。

?(x?n????r?nd)*?(xr)] (式2.26)

图2.10 hS?L(nd)经线性内插后的特性hS?L(xr)

2.3.3 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的计算机实现步骤

记平移采样点数为Nt,例如取Nt?256取平移采样间隔?xr?d,xr?nd,xr为旋转坐标。记角度方向采样点数(投影数)为N?,例如取N??180,角度增量为

??????/N?,则有??m?。指定图像画面的像素为N?N。像素位置记为(i,j),i为像素在x方向的坐标,j为像素在y方向的坐标。i,j的最小值均为1,即左下角的像素坐标为(1,1) 。

首先进行卷积计算步骤。由于数据采集在空间是离散的,经A/D变换后幅值也离散,故应进行离散卷积。

设在某一旋转角?m时,采得投影p(xr,?m)。滤波函数为h(xr),则滤波后的投影

?(xr,?m)的求解变为: p?(n,m)?p(n,m)?h(n)?p?l??NNlp(n?l,m)h(l) (式2.27)

l滤波函数总是对称的,理论上为无限长,实际上只能取有限长,例如取511点,即

第 12 页 共 56 页

中北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在中点两边各取255点。换言之,在.255至+255间各点上取值。目前的CT装置都用硬件来实现式(2.26)的线性卷积,求和的极限中Nl?255,即取l??255至l??255。p(n)只在n?0~255间取值是不够的,要用到n??255~?1及n?256~510间的p(n)值。可按以下方法扩充:在n??255~?1间补以p'?p(0)?p(1)2,在n?256~510间补以

p''?p(254)?p(255)2。于是,式(2.26)变为

?(n,m)?p?(n)?pl?255??255p(n?l)h(l),n?0,1,2,...,255 (式2.28)

为便于计算机实现,避免负的地址值,可将式(2.27)变换为:

?(n)??p(n?l'?256)h(l'?256) (式2.29) pl'?1511然后进行射束计算与内插步骤。图像重建中,内插是重要的一环,射束计算的目的

?(n,m),然后进行是为了内插。目前CT中常用的内插方式是先得到滤波后的投影数据p?(xr,m)?p?(n,m)*?(xr)。对于空问某点(xi,yi),在某一视角线性内插,求得p???m?m?必有一个xr,m随之而定,即

xr,m?xicos??yisin? (式2.30)

由于(xi,yi)是空间中任一点像素坐标,故按式(2.29) )算得的xr,m并不正好为d的整数倍,它可能位于n0d与(n0?1)d之间,即:

xr,m?(n0??)d,0???1 (式2.31) 这就需要进行内插。这里直接给出射束计算与内插的结果,推导过程从略。

xr?xicos??yisin??(i?N?1N?1)cos??(j?)sin? (式2.32) 22?r表示,有: 如以x?r?xr?xM?12?(i?N?1N?1M?1)cos??(j?)sin??

222第 13 页 共 56 页

中北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整数(n0)+小数(?) (式2.33)

M为平行射束的数目,式中N同图像像素N?N中的N,n0即为所求的射束编号,

?r位于第n0号射束与(n0?1)号射束之间,与n0号射束相距?。 相应于(xi,yi)的x最后进行反投影重建步骤。直接给出反投影法重建任意点(x,y)处的图像最终结果为:

?[x?r,m(i,j),m?] (式2.34) t(i,j)??pm?1N?再记

?[x?r,m(i,j),m'?] (式2.35) tm(i,j)??p'm'm?1注意到:

t0(i,j)?0

则可用下列递推公式用来计算式(2.33) [11,12]:

?[x?r,m(i,j),m?] (式2.36) tm(i,j)?tm?1(i,j)?p其中m?1,2,...,N? 2.4 重建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算法进一步的此验证,本文利用了图2.11所示的原始图像来进行模拟实验,对该原始图像进行投影,利用所得的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该图像为已经过计算机采集所得的离散数字图像,大小为64?64。

图2.11 64?64原始图像

第 14 页 共 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