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7-200-PLC-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系统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基于S7-200-PLC-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系统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8e397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7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1 设计目的:

编程序控制器(PLC)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生产领域,成为提高工业装备电气自动化水平的重要设备和强大支柱。因此,PLC技术已成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提高PLC编程技能。

1.2 基本要求

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且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当启动开关断开时,所有信号灯都熄灭。

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

东西红灯亮维持30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5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周而复始。要求完成以下项目:

1、画出交通信号灯时序状态示意图 2、画出交通灯的控制流程图

3、完成可编程控制器I/O端口分配和外部接线图 4、完成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梯形图编程 1.3 发挥部分 自由发挥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 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

(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总体设计框图、电路原理图各一份; (3)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包括附录中的图纸。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4000字。图纸为A4,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相应的详细的功能分析和重要的参数计算、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总体设计框图与电路原理图)。

3 时间进度安排 顺序 1 2 3 4 5 阶段日期 2014.9.1 2014.9.2 2014.9.3 2014.9.4 2014.9.5 计 划 完 成 内 容 讲解主要设计内容,安排学生查阅资料 检查整个设计总体设计概况 指导学生进行传感器的选择和plc应用的注意事项 检查学生核心内容的设计情况 答辩、写报告 备注 打分 打分 打分 打分 打分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2014-9-1

沈 阳 工 程 学 院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系(部): 班级: 学生姓名:

指 导 教 师 评 审 意 见 评价 内容 具 体 要 求 权重 0.1 5 评 分 4 3 2 加权分 调研 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论证 和日程安排。 工作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是否良好,能能力 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态度 工作量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 0.2 5 4 3 2 0.2 5 4 3 2 说明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书的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质量 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5 5 4 3 2 指导教师评审成绩 (加权分合计乘以12)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分 加权分合计 年 月 日 评 阅 教 师 评 审 意 见 评价 内容 查阅 文献 工作量 具 体 要 求 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 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 权重 0.2 0.5 评 分 加权分 5 5 5 4 4 4 3 3 3 2 2 2 说明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书的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质量 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3 评阅教师评审成绩 (加权分合计乘以8) 评 阅 教 师 签 名: 课 程 设 计 总 评 成 绩 - II -

分 加权分合计 年 月 日 分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执行存储逻辑运算和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I)和输出(O)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一种以微电脑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在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传统的工业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等各种行业。它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抗干扰性好,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等优点。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环境及过程控制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是通过对交通流的调节、警告和诱导以达到改善人和货物的安全运输,提高运营效率。采用PLC控制交通信号灯,主要是考虑其具有对使用环境适应性强的特性,同时其内部定时器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PLC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但是在交通控制方面应用方面还不是很广泛。PLC应用于交通控制还有很大的潜能,PLC以其可方便操作、可方便编程调试等特点,使得其有逐步取代以往的单片机在交通灯中的地位的趋势。

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200 PLC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要求的分析,结合西门子S7-200的控制性能,通过系统时序图的分析,对交通灯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实现了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合理控制的功能,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设计的系统简单、经济实用、远行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PLC 交通灯控制 设计 调试

- III -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基于s7-200 plc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 I

摘要......................................................................................................................................... III

目录........................................................................................................................................... 4 1 设计任务描述 ....................................................................................................................... 5

1.2 设计要求. ................................................................................................................... 5 1.2.2 基本要求 ................................................................................................................. 5 1.2.3 发挥部分 ................................................................................................................. 5 2 设计思路 ............................................................................................................................... 6 3 设计与分析 ........................................................................................................................... 7 3.1设计框图 ............................................................................................................................. 7 3.2设计分析 ............................................................................................................................. 7 4 硬件部分 ............................................................................................................................. 9 4.1 PLC I/O分配 ................................................................................................................... 9 4.2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 10 4.3 PLC的接线形式 ........................................................................................................... 11 5软件设计部分 ...................................................................................................................... 12 5.1 梯形图 .............................................................................................................................. 13 5.2语句表 ............................................................................................................................... 16 6 PLC概述 .......................................................................................................................... 19 6.1PLC硬件结构 .................................................................................................................... 19 6.2中央处理单元(CPU) ........................................................................................................ 19 6.3存储器 ............................................................................................................................... 20 6.4输入/输出模块.................................................................................................................. 21

图6.4.1 ........................................................................................................... 23 图6.4.2 ........................................................................................................... 23

7元件清单 .............................................................................................................................. 24 小结......................................................................................................................................... 24

致 谢 .............................................................................................................. 25

参考文献 ................................................................................................................................. 26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