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e2e17b826fff705cc170a70

《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

市政办发〔2010〕204号 2010年10月25日

《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9年—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14届9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2009年—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任务来源

根据市规〔2008〕39号通知精神,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结合,在各分局对九个区及四区两基地摸底的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及近期避难场所建设作出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二、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一)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教、科研、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是我国防灾减灾重点设防城市,要确保其城市安全。 2.要落实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以及《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

3.要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50号 )以及《西安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西安市“十一五” 、西安市“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迫切性

1.西安市位于渭河强震带的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4级以上地震129次,5级以上地震24次。2006年西安地区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2006—2020年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我市,也造成了严重灾害。汶川地震预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大陆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关中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强,根据省地震局综合预测意见,2020年前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3.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西安市“十一五” 、“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规划和建设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二章 概况 一、上位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地质灾害专项规划以及抗震防灾专项规划;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从避难防灾的实际需要出发,抗震防灾规划总体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指挥调度系统规划;疏散通道系统规划;医疗救护系统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是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二、现状概况

西安市主城区目前仅有三处避难场所,即 2004年,雁塔区在长延堡街办范围内建设了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兵工社区、明德门社区三个应急避难场所。在社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当时在全国都属于创举。在这次躲避汶川5·12余震的过程中,这些应急避难场所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目前西安城区高层建筑快速增加,避难场所已无法满足防震减灾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亟需逐步建设完善的避难场所网络。

现状已建成的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1号。位于电视塔下长安南路东侧,北临雁展路,西起长安南路,东连曲江新区,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70000平方米,能疏散28000多人。据了解,该广场由曲江国际会展集团负责运营和管理,广场设有广播、警务室、临时指挥中心,西北角有厕所,可供数十人同时如厕。

如果进入紧急状态,广场两边八个木屋内的男女厕所也可以开放使用。在生活服务方面,暂时还无法提供免费饮用水,不过广场上有卖水的地方。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在广场西边和长安南路的隔离带上。 (二)明德门社区广场避难场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2,用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约为47000平方米,能疏散18800人。该广场分为东西两个广场,围着黑色的铁护栏。绿地间设有篮球场。东西两个广场,各建有厕所一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位于东广场内东北角。

(三)兵工社区绿地

在三个应急避难场所中编号为00003号。用于避难使用的场所面积是10000平方米,能疏散人口4000多人。即兵工社区内一进大门口的广场,被小区道路分成了两部分,东边是绿地,西边是硬化过的空场地。而绿地东边紧邻就是一家地产公司新建的高层建筑。至于水,小区门口的门房里只有自来水,绿地上有浇灌树木花草的水。如厕问题,西边篮球场后有厕所可以解决,但比较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牌在东边绿地里。

现状分析三处避难场所得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明德门社区广场作为固定避难场所,可进一步完善;兵工社区绿地可作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第三章 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

西安市主城区(49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09年—2020年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减灾法规定: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震害预测结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会同发展计划、经济、规划、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本地震避难场所规划纲要是防震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条例规定: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备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四)《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8〕50号 )

(六)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总体规划提出:西安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要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

按照:夯实防御基础,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减灾实效的方针,到2020年,西安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八)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九)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2008年5月7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实施。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平灾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进行避灾疏散;防灾应急预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用地的实际条件,努力为其创造必要的应急疏散场所。 2.就近布局的原则

规划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在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建等人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