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桂林的翻译文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抗战时期桂林的翻译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e8acad2b160b4e777fcf92

四、结语

桂林抗战文化城期间,众多一专多能的记者、作家、艺术家和翻译家克服重重困难,从世界各国,特别是苏俄、美英法等国家译介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些译作体裁齐备,主题鲜明,除了一贯受青睐的西方古典名著外,现代作品的一大鲜明主题就是“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反战反法西斯”。当时文艺翻译作品的主旋律是坚定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鼓舞民众的抗战激情,激励人们勇敢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杨益群, 王斌, 潘其旭, 顾绍柏.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文艺期刊索引[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

[2]魏华龄. 桂林文化城史话[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 [3]李建平. 抗战时期桂林文学活动[M].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6.

[4]许觉民. 抗日战争时期的桂林报刊(序)[A]. 魏华龄等.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C].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0.

[5]抗战八年来文化运动的检讨[A]. 张静庐.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C]. 中华书局1956.

[6]刘寿保. 桂林文化大事记:1937-1949[M].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7. [7]郭沫若. 抗战与文化问题[A]. 张静庐.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C]. 中华书局1956.

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翻译文学卷[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P20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