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deca2aad02de80d5d8400b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

清代文言小说卷帙繁富,风格多样,自来受人重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即为之立专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加以论述。后来史学家论清小说之称清稗者,目光不出成就特出的无不是称之为 “文言小说高峰之回归也[1]”、“文言小说艺术的顶峰也[2]”的 《聊斋志异》。而受其影响的另一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则少为人知。至于为何如此,本文从小说的体制和篇章结构、故事情节、语言特色,作品的寓意及表现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两书进行浅析,以此加深对两部作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 笔记体与传奇体

(一)传奇体笔记体并兼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清代小说家蒲松冷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文共有短篇小说491篇。清代学者纪昀指其文体“一书兼二体”,是说《聊斋志异》中有像六朝志怪那样简约的记述奇闻异事的篇章,也有像唐传奇那样故事委婉,记叙曲微的篇章。蒲松龄在记述怪异之事的同时还有意的结撰奇异的故事,并且掺杂入作者的想象和幻想,使故事反映现实。例如,《狐梦》便是蒲松龄结合友人毕怡庵在读了《青凤》后的感受后写的一则爱情故事。可以说,《聊斋志异》是在六朝志怪与唐传奇的基础上创作的,但它的创作成就却远远超出了六朝志怪与唐传奇。

(二)笔记体

《阅微草堂笔记》出自清代鸿儒纪昀之手,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作为抗衡《聊斋志异》一派代表的他反对燕昵之词,曲折描绘,还摒除描写男女爱情的笔墨。因而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只能向笔记杂录靠拢。

1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二 作品寓意

(一)“抒愤”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思想寓意的,其总要寄托作者一定的感情,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

《聊斋志异》中不少作品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残暴、封建官吏的荒淫无耻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如《公孙九娘》讲莱阳生入鬼村与鬼女公孙九娘的一段短暂的姻缘,借书生与九娘成亲花烛之夕九娘的吐苦情、诉幽怨反衬现实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再如《促织》,通过写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头蟋蟀而经历的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者的荒淫和苛政猛于虎的惨状。还如《席方平》通过富翁羊某买通冥官摧残席氏父子的曲折经过,影射了人世间官豪勾结贪脏枉法渔肉人民的现实;又通过二郎神的判词,对人世官府“钱神当道”,人民有冤莫伸的黑暗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犹如作者在《梦狼》中所感叹的:“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此外,还有一些是写家庭婚姻生活的作品。如《细候》中的名妓细侯在与满生谈恋爱时就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家庭生活:“妾归君后,当常相守。四十亩聊足自给,十亩可以种黍,织五匹绢,纳太平之税有余矣。闭户相对,君读妾织,暇则诗酒可遣,千户侯何足贵!”所以后来其母逼她嫁给富商时,她拒绝说:“满生虽贫,其骨清也;守龌龊商,诚非所愿。”历经磨难,终于如愿。正如现实的骨感,作品出现了人与非人的仙狐之类结合的情爱故事,《翩翩》中落难的罗子浮遇仙女翩翩,在洞府中过上家居生活,翩翩巧施仙术,剪芭蕉叶作衣,取山叶呼作饼,以叶剪鸡、鱼烹食,生子弄儿为乐,教子功课,自在自为,天伦融融,正像翩翩在家宴上扣钗而歌所言:“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作者对自主婚姻、美好家庭生活的着意描写,体现了一种尊重人性价值,追求平等、自由、和谐、幸福的爱情婚姻观,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不满,具有超越现状、寻求幸福的进步意义。

(二)“劝惩”

《阅微草堂笔记》写作的宗旨很明确,“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 盛时彦序)。作品中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

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惨境遇,如《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还有一些假借鬼狐之事以劝诫世人的故事。再如《滦阳消夏录》卷一中,就收录了一个“读死书与活书”的故事,以告诫人们只有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的读书人,才能够把书本中阅读的知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开来。与《聊斋志异》相比《阅微草堂笔记》很少写爱情故事,写的多是生活在底层的男女的爱情悲剧。譬如卷十二第四则写了重情重义但却被愚夫射死的狐女的悲惨命运;卷十五第七则写佃户子女三宝、四宝自小由父母定为婚姻,青媒竹马,但长大后徙转坎坷,终未合卺,最后一死一狂;卷十二第十七则写一对年轻的窭人子夫妇因荒年生活所迫而生生分离,求破镜重圆而不得,最后夫病死妻殉情。这一个个故事都很令人伤感,作者也是以一种体恤惋惜的情感基调来叙写的,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操和民主思想。

三 表现寓意方式

(一)叙事抒情

《聊斋志异》大都以叙事抒情为主,很少直接的议论,往往寓教诲于形象之中,使思想性艺术性得以和谐统一。全书共494篇小说,只有150余篇在文末加上了“异史氏曰’的按语,邹子逛说《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3]。固不免言之过甚,但也基本抓住了这一特点。譬如,《促织》通篇只写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悲欢离合,作者在正文中并不插嘴,而是让自己的思想自然流露出来,他把成名一家的遭遇写得越凄凉、越细致,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昏聆、残酷暴决也就越痛恨。再如《画皮》,作者从太原王生清晨遇到一个“二八妹丽”开始,抽丝剥茧地讲着那个披着人皮的恶鬼是如何骗人而终于难逃覆灭下场的故事。正文中作者没有议论,故事一气呵成而又波澜迭起,发人深思。

(二)议论点睛

《阅微草堂笔记》恰恰相反,往往在文末直接点出寓意,或发表自己的议论。在纪昀的小说中,议论空前重要,他没有用“纪昀曰”或“观弈道人曰”的方式,

3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这是因为他不想让读者将故事与议论分割开来。纪昀的故事只是为了议论才有意义,这种议论与高头讲章中的议论不同,它们之所以生色还仗于前面的故事,也许正是这一点使《阅微草堂笔记》最终留在小说的行列里。书中二十四卷的近1200则故事中,约有三分之二都发了议论,如卷一第十七则末:“此殆白岩之寓言,即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还有用一半篇幅,甚至全篇都是议论的,如卷四第三十五则、三十六则。客观的说,故事与议论不可分割,人们总是先看到故事,然后听到一个纪昀或几个纪昀与自己讨论,双方是否趋于一致虽说是个未知数,但从这部书的风行、为不同的人所喜好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滦阳消夏录》(五)有如下一则小说:

平原董秋原言:海丰有僧寺,素多狐,时时掷瓦石溯人。 一学究借东厢三楹授徒,闻有是事,自诣佛殿呵责之。数夕寂然,学究有德色,一日,东翁过谈,拱揖之顷,忽袖中一卷堕地。取视,乃秘戏图也。东翁默然去。 次日生徒不至矣,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反为狐所中。 君子之于小人,谨备而已;无故而触其锋,鲜不败也。

此则没有细致委曲的摹绘,纯是白描。但语言简约传神,简淡的叙写将未出场的“促狭狐”的得意、学究的尴尬、东翁的不耻写得呼之欲出。 而这还未引得我们把情感投入进去作品却又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反为狐所中。君子之于小人,谨备而已;无故而触其锋,鲜不败也。”一下子又使人猛醒,结尾的议论本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 篇章结构和情节

(一)曲折跌宕,自然有致

《聊斋志异》的作者在创作时“自喻适志”,与物具化。《聊斋志异 》中小说因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而篇幅较长,具有现代意义上短篇小说的形态,情节曲折跌宕而自然有致,结构布局较复杂而不失自然。

《聊斋志异》的作者善于发挥题材的潜力,从中生出种种情事,构成大小波澜,致使情节迂曲多变、山重水复;意境层折出新,柳暗花明,具有很强的故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