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和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和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ad462d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

不阅读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金

...

钱和娱乐。那些人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不去亲近图书,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

天下事,人不可件件亲自实践。人这一辈子,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个人之经验,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生活中的你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读书养性。人之初,性浮躁。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很难驻足。稍作停顿,更难脱浊流而出。只有书可助你一臂之力,挽你出这糟局。那年,我在东京教书时,我的研究生们来信说了他们工作之后的心态,觉得自己现在变得很难沉静下来,对未来颇感惶恐。我写信给他们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我写了那么多的书,那里头的那么多故事,其实都是写的我的来路。我有时候在想: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人,他们为什么写不出小说来呢?我经常与他们聚会,我发现我说到的童年往事,他们往往都没有印象,有印象的,又不能像我这样去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回忆与我的回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我看到在我的来路上,那些故事犹如夏天夜空的繁星在闪烁。那么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我唯一要感谢的就是书,是书本给了我发现从前的力量。

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有了过去其实也就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说阅读的意义有哪些。(3分)

▲ 18.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第二段的划线句有何作用?(2分)

▲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读书渐久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生活中的你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 19.下面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几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2分)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称:“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

...20.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三段中的加点词 “修炼”指人通过对图书的阅读,不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是有精神的追求并能获得精神的愉悦的人。

B.文章第四段“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一句中,“这”指代那些人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不去亲近图书,“犯罪”是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那些人的无比愤怒和憎恨之情。

C.文章第七段列举研究生来信和自己回信的事例意在论述不读书就很难使自己沉静下来。

D.文章第十段中的“他们的回忆与我的回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指的是“他们往往都没有印象,有印象的,又不能像我这样去深入地理解”。 三、写作(54分)

21.下面是某学生的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请根据要求修改。(4分)

阅读了《香菱学诗》,我感慨良多。香菱原本不懂诗,但是拜黛玉为师后,勤读苦思,三易其稿,因此成功写出吟月佳作。这启示我们: (1)▲ 。

成功在于勤读书。拿到王维的诗集,香菱诸事不问,在灯下一首一首地读。宝钗多次催她也不上床睡觉。我们读书不也应如此吗?

①成功在于勤思考。②香菱正是因为勤于思考,才揣摩到用词妙处。③不勤于思考,创作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④只有勤于思考,才能领悟到诗歌的写作窍门。

①成功在于勤实践。②读书价值在于博采众长。③香菱茶饭无心,苦思冥想地写诗,终于在梦中获得一首佳作。④没有实践,哪来成功?

(1)请在第一段横线处帮助该同学补写上这篇读后感的主要观点。(2分)

▲ (3)文章第四段中, ▲ 句与中心无关,可删去。(1分) 22.请以“与 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 (3分)书写正确1分,工整1分,美观1分。 2. (2分)B

3. (10分)(1)映日荷花别样红(2)化作春泥更护花(3)长风破浪会有时(4)窈窕淑女(5)人比黄花瘦(6)燕子来时新社(7)一鼓作气(8)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4. (4分)(1)睿 (2)jiè (3)jí (4)惘 5. (2分) D

6.(1)(2分)权威性 独创性(独特性)

(2)(3分)人们缺乏充足的时间、从容的心境和足够的耐心阅读经典。

(2)文章第三段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 ▲ (1分)

二、阅读。(40分) (一)(3分)

7. (1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8. (2分)示例一: 窗外翠竹的影子投射在书案上,淙淙泉声和磨墨声和谐共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出了书堂清雅的环境,烘托出书堂主人勤奋好学的特点。

示例二:摇曳的翠竹与书案,淙淙的泉声和墨池,动静结合,写出了书堂清雅的环境,烘托出书堂主人勤奋好学的特点。 (二)(13分)

9.(4分)(1)召见 (2)听、听说(3)朝拜 (4)攻打 10.(2分)C

11.(1)(2分)夫齐/寡人之仇也/怨至死不忘

(2)(2分)魏国虽然很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进攻它,怎么样?”

12.(3分)惠施建议魏王假装向齐国臣服,从而激怒楚国;并派人到两国游说,促成它们争斗,从而借助楚国力量攻打齐国。(一点2分,两点3分。意对即可) 附译文:

齐国、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大胜魏国,杀死了魏国太子申,消灭魏军十万人。魏王召来惠施告诉他说:“齐国是寡人的仇敌,仇怨至死也不会忘记。魏国虽然很小,我常想调全部兵力进攻它,怎么样?” 惠施回答说:“不可以。我听说,称王者能守住法度,称霸者要懂得计谋。现在大王告诉我的,疏远了法度和计谋。大王本来先怨恨赵国,然后又同齐国作战。现在没打胜,国家没有守卫作战的后备,大王又要调全部兵力进攻齐国,这不是我主张的。大王如果想报复齐国,不如就更换服装,屈己从人去朝拜齐国,楚王一定会发怒。大王使人到齐、楚两国游说,促成它们的争斗,那么楚国一定会攻打齐国,以安定的楚国去讨伐疲敝的齐国,齐国就一定会被楚国击败。这是大王用楚国来毁掉齐国。”魏王说:“太好了。”

(三)(12分)

13. (2分)黑旋风遇浪里白条(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14.(1)(2分)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言之有理即给分。

14.(5分)(1)(3分)示例一:不赞同。括号里的句子,加上后句“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船行之快,更加突出张顺驾船动作娴熟、技艺高超。所以不能删去。

示例二:赞同。因为狂风吹败叶是一种悲凉的情境,与这里轻快的意境不相符合。后句“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足以看出船行之快以及张顺驾船动作的娴熟和技艺的高超。所以括号中的部分要删去。

(2)(2分)侧面描写(1分),描写众人喝彩、宋江无比惊讶的场景,衬托了张顺水上功夫非常高超(1分)。 15. (3分)粗鲁莽撞,敢作敢当,因为他随便打人,但不连累别人;暴躁易怒,有勇无谋,因为他被张顺轻易激怒,骗上船去;率直天真,会耍小聪明,因为他识水却假装挣扎,掩饰自己的狼狈。(3分,一点1分) 16.(1)(1分)B

(2)(1分)与武松分别时,以十两银子相送;江州城宋江初会李逵时,拿十两银子相送;揭阳镇上,看到薛永使枪买药,宋江赏给五两大银,临别前又给一二十两银子。 (四)(11分)

17.(3分)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读书养性;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18.(1)(2分)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阅读的人生美丽丰富,充满活力,不阅读的人生单调贫

乏,缺少生机,突出强调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2)(2分)读书使人的心灵如同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起来,人生的经验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19.(2分)材料适合作为第八段的论据。材料的内容是读书可变换人的骨相,第八段的观点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材料论述的观点与第八段观点一致。 20. B(2分)

三、写作(54分)

21.(4分)(1)(2分)成功在于勤奋。 (2)(1分)①④②③

(3)(1分)① 22.(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切题】

1.完全切题: 37分切入。

2.基本切题: 30分切入,最高不超过37分 3.不切题:20分切入,最高不超过27分 【功底】 1.思想、情感 2.材料、内容 3.结构、写法 4.语言、表达 【具体操作办法】

1.如果某一项较好,分数上浮半档(3-4分);两项以上,分数可上浮一档(7分),甚至更高; 2.如果某一项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分数也可上浮一档,甚至更高; 3.如果有几项较好,又有某一项特色鲜明,那就可以打满分; 4.如果某一项或两项较差,分数下降半档甚至一档; 5.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很多,内容空洞、无话找话、逻辑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者,直接判为五类卷,17分以下。

赠送—初中英语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并列句 and 和,并且, work hard, and you can pass the exam.but 但是 he is rich but he is not happy. Or 否则,要不然,或者(在否定句中表和)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so 因此,所以 Kate was ill so she didn’t go to school. For 因为 I have to stay up late, for 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状语从句 当状语从句的引导词为If, when, before, after, until, as soon as 等,主句和从句有下列情况: 英语句子中如果一看到 Thought----but----; because----so---这种结构,就是错误.倒装句 so+助动词\\BE动词\\情态动词+另一主语,表示后者与前者一致。so+上句主语+助动词\\BE动词\\情态动词,真的,确实如此。 Tom watched TV last night, so did Ann. Tom didn’t watch TV last night. Neither did Ann. ---You’ve left the light on. ---So I have. I’ll go and turn it off. 宾语从句 ?从句用陈述句语序。?主句与从句的关系。 A.主现从不限;B.主过从过; C.真金不怕火炼。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③常见的宾语从句。 She says that ---- I hope / think / feel / wonder---- I wonder if he will join us in the discussion tonight. Could you tell / show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teacher’s office is?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where Mr. Li lives? Please tell me --- She asked me --- I don’t know ---- I don’t know whether Tom will go or not.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