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9d84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5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19.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4分) 20.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6分)

21.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8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开展“走进西城”系列活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某一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等。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②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③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圣彼得堡的留恋》中有一句话:“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其实何止作家,对于其他人或事物也一样:经历,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负担;经历了,可以更加成熟,也可能变得世故或麻木;那些经历,可以留在昨天,可以带到今天,也可以生成明天……请以“‘经历’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圣彼得堡的留恋》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是个科技无所不在的世界。学生遇到了作文软件,棋手遇到了对弈机器,医学遇到了克隆技术,太空遇到了载人飞船……科技令人惊叹,使人“任性”,也让人惶恐。面对科技,人类会自信,会自大,也会自卑…… 请展开联想或想象,以“与科技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017.4

一、(24分)1.(2分)B 2.(2分)C 3.(3分)A 4.(3分)B 5.(3分)D 6.(6分)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7.(8分)【答案示例】略【评分参考】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4分,联系作品内容4分。 二、(24分)8.(3分) A 9.(3分)D 10.(3分) C 11.(3分) A 12.(6分)①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②世上的人(都各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认为是不对的。 【评分参考】每句各3分。第①句“为罪”“施之以德”“为功”为赋分要点(“绳之以法”可不译);第②句“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为赋分要点,译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13.(6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听言不可不察”,听别人讲的话,要仔细思考辨别。邾国国君听了别人中伤公息忌的一番话,不去思考公息忌的建议对国家是否有利,就下令废止,这样盲目的“听言”只会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于事无补。所以我们在聆听别人意见时一定要冷静分析,认真思考,汲取其中正确的、有益的部分,不要受其中错误的部分影响。 【评分参考】本题6分。本文对“听言”的看法2分,“启示”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对“听言”的看法,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三、(18分)14.(3分)B 15.(3分)D 16.(6分)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评分参考】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1)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2)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24分)18.(3分)C(选A得1分) 19.(4分)要点一:赞叹冬宫的宏大、历时悠久,赞叹宫内名画的众多和精美。要点二:赞叹陀氏所取得的创作的辉煌,赞叹陀氏幸运地遇到一位贤良的妻子。【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 20.(6分)要点一:“默默无语”写出人们的肃穆、悲哀,表明陀氏受人尊敬。要点二:“长长的队伍”写出来送葬的人数之多,表明陀氏影响广泛。要点三:从侧面写出陀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 21.(8分)“灰暗沉闷”的含义:要点一:陀氏故居建筑的阴暗低矮寒酸。要点二:陀氏人生历程充满苦难。要点三:陀氏性格中的严厉、阴郁。要点四:陀氏作品对人性分析的冷酷深刻。【评分参考】每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要点一:在了解陀氏的苦难和复杂的精神世界后深受震撼。要点二:对伟大作品产生于苦难经历这一道理的高度认同。要点三:以陀氏的历尽苦难终成大师自勉。【评分参考】要点一、要点三各1分,要点二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五、(60分) 22.(10分)(1)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2)第③题诗歌评分参考:有形象感(或哲理性)、节奏感和一定的抒情性,形式上一般分行排列(也可以连写)。超过字数不扣分。 23.(50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条理清楚 三类卷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25—32分) 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四类卷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24—0分) 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理混乱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毁谤和赞誉,肯定与否定,不可能有一个固定标准。以汉高祖刘邦那样雄才大略,汉丞相陈平那样足智多谋,当有人毁谤陈平时,汉高祖就疏远了陈平;而当有人赞誉陈平时,汉高祖则又(重新)亲近了陈平。以汉文帝那样的英明,魏尚那样的忠诚,当魏尚被绳之以法时,(他)便成为罪人;当(魏尚)被法外施恩时,(他)又成了功臣。由此可知,听别人汇报情况,往往会判断失误;判断多有失误,结论必然违背常理。怎么能明白这一道理呢?

《吕氏春秋》中说:邾国的习俗,制作铠甲,使用丝帛连缀。公息忌对邾国国君说:“不如改用丝带连缀。”国君说:“好!”于是下令,制作铠甲必须使用丝带连缀。公息忌因此下令让自己家人都去织丝带。有人在国君面前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建议用丝带,是因为他家编织丝带。”邾国国君听了很不高兴,于是就下令禁止,不再用丝带连缀铠甲。邾国国君的判断是有错误的。如果邾国过去制作铠甲用丝带连缀很方便,公息忌家即使编织再多丝带又有什么妨碍呢?如果邾国用丝带制作铠甲不方便,公息忌家即使不编织丝带又有什么好处呢?公息忌家编织丝带还是不编织丝带,都不足以妨碍对公息忌所提出的建议的评价。所以凡是听别人的话,不能不仔细思考辨别。

乐羊被任命为魏国大将,率军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他儿子煮了做成羹汤送给乐羊,乐羊一口气把羹汤全喝光了。魏文侯(知道后)说:“乐羊为了我的缘故,吃自己儿子的肉。”堵师赞却说:“连自己儿子都吃的人,又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乐羊灭掉中山国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却(从此)怀疑他心肠残忍。

事情是一样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从城上往城下看,往往把牛看成是羊,把羊看成是猪。这是由于所站的太高的缘故。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拿一杯水当镜子照自己的脸,看到的脸可能就是不完整的。脸形并没有变化,但照出来有时圆,有时又不完整的缘故,是照的工具不同。如今,我想要端正自身来接人待物,可怎么能知道世上的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我的呢?由此可知,天下的是与非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世

一类卷 (42—50分) 二类卷 (33—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