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世界现代史考试答案(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d93ec49e518964bcf847c73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却能打破外来干涉和颠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体系的隐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论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确立的过程: 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

霸占了中国整个东北,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 二、日本法西斯加强 五 一五事变”:

加强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三、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二六”兵变(1936年2月26日)

日本军部法西斯内部的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军部权利进一步加强。日本的军部法西斯专政基本建立起来

一、1929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

1、经济危机重创日本:外贸锐减,工农业生产下降,工农运动高涨 2、滨口内阁在危机前后的经济政策:

危机前——通货紧缩,降低日本商品价格。

危机后产业合理化纲要 ,重要产业统制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北一辉, 1919年8月,《日本改造法案大纲》:鼓吹天皇制,反对一切民主主义 、侵略有理、国家至上,停止罢工,实行军事统治;用“天皇权威”改造国家。依靠天皇制和用军部势力来进行法西斯化。

?北一辉理论是明治以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

?第一,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过程中,军部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民间法西斯势力只起了辅助作用。

?第二,先发动侵略战争,之后逐步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专政是在对外侵略战争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法西斯化是伴随着战争进行的。

?第三,通过一系列暗杀,政变等恐怖手段,逐步实现其政权的法西斯化。

?第四,日本法西斯政权是通过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特别是军部的统制派与皇道派之间的

13

激烈斗争而形成的。 2、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第二种观点:

?(1)军部政治化和法西斯化的进程开始于1931年3月,樱会政变。

?(2)1931年“9.18事变”,加强军部的政治地位,迫使内阁接受战争和法西斯化政策。 ?(3)1932年5月,皇道派制造了“5.15事件”,结束了持续8年的政党政治时代。

?(4)1934年10月,统制派控制了军部,它发表通称为\陆军小册子\的《国防之本义及其强化》一书,提出系统的政治纲领,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体制。该事件标志着军部已经实现政治化和法西斯化。

?(5)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家体制的各个方面明显地向法西斯体制演变。 ?(6)1940年7月第二届近卫内阁成立后,法西斯体制得到全面确立和强化。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希特勒上台:1933.1.30;从此,魏玛共和国告终,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 1932、纳粹党发展为国会第一大党( 原因、经济危机为纳粹党的壮大提供了时机。 纳粹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群众,垄断资产阶级、国防军等反动势力 )

德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长期存在。 魏玛共和国先天不足,资产阶级政党力量薄弱。 工人运动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反纳粹运动的力量。(1、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互相敌视,由来己久。2、工会分裂。3、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都低估了纳粹党上台的可能性 ) 三、纳粹德国的独裁恐怖统治和战争准备

?1、纳粹独裁体制的形成(1)取消共产党。1933.2.27,国会纵火案。 (2)取消议会和地方政府的一切权力。1933.3《授权法》,国会授权政府以立法权。这样意味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消亡;一系列政党被宣布解散;7月1日,宣布纳粹党为唯一合法政党,一党专政的开始。(3)1934年8月颁布《元首法》,总统与总理合而为一。标志着独裁政府的真正建立。同月兴登堡去世,希特勒继位,从此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体制。

?2、反动的种族主义理论和“排犹”暴行 ?3、纳粹文化专制主义

?4、国民经济军事化,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军费支出的增加始于1934年。这一年的军费支出达33亿马克,1936年比1934年增加了两倍,以后逐年增加,1939年达到300亿马克。 经过1936-1939年的四年准备,到1939年8月,德国军事力量计有103个装备完善的陆军师,其中有5个完整的装甲师,4个部分装甲师,坦克3200辆,投入现役的军用飞机3646架,海军计有57艘潜艇,22艘驱逐舰,9艘巡洋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虽然德国的海军力量不如英国,但就整个军事力量而言,到1939年已经超过了它的所有邻国。 至此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垄断资本家的选择;希特勒的欺骗性宣传。 2、变化:

走上了对内恐怖统治:

破坏民主建设的暴力行为;利用民族主义煽动人民。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经济上: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 军事上: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3、影响: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4

1、苏俄于1917年12月15日通过《 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 》,保证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

2、苏联《 1936年宪法 》将苏联的建设成就以新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

3、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导火线是 基尔水兵起义 。 4、以 库恩·贝拉 为首的无产阶级于1918年11月20日在布达佩斯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 5、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提出的《 十四点和平纲领 》反映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欲望。

6、英国国会于1931年12月通过《 威斯敏斯特法 》,使英国各自治领在主权上获得了独立。

7、日本军部中的两大法西斯组织分别是“ 一夕会 ”和“ 樱会 ”。 8、根据《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于 1920年1月10日 正式宣告成立。 9、《五国海军协定》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 5 : 5 : 3 : 1.75 : 1.75 。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备德国和奥地利修改《凡尔塞和约》,由 罗马尼亚 、 南斯拉夫 与 捷克斯洛伐克 三国组成政治军事同盟,称为“小协约国”。

11、苏联为建立东方战线保护自身安全,于1940年6月强制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两地,人口约 400万 人,面积达 5.1万 平方公里。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

13、盟军于 1944年6月6日 在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成功开辟。

第二部分 列举题

1、列举列宁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三篇著作。 《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2、列举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原则的三种形式。 租借制,租让制,委托商业制。

3、列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三个特点。 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4、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奥匈帝国瓦解的废墟上新建立的国家。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波兰。

5、列举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 6、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参与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 匈牙利,保加利亚。

7、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参与对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

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中国,塞尔维亚,希腊,波兰。 8、列举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三种观点。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1939年的德波战争。 9、列举国际联盟的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 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10、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战场。 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11、列举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次会议的时间与首脑名称。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举行的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由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由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举行的波 茨坦会议。

15

1、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②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③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二二六政变C大陆政策的确立D东北易帜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出席垄断资本家会议B撕毁《凡尔赛和约》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D纳粹运动的发展

4、在1929-1933经济危机打击下依靠支持法西斯而摆脱危机的国家是 A德国、意大利B德国、日本C英国、美国D日本、意大利 5、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②经济危机的打击③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浓厚④法西斯主义的

兴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下图中的人物在20年代建立法西斯专政。其本人及所在的国家是

A希特勒、德国B墨索里尼、意大利C广田弘毅、日本D佛朗哥、西班牙

[例1](2000·春季高考)《四月提纲》提出( )

A.把大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四月提纲》内容的再现能力,可以联系其背景分析。《四月提纲》发表时,沙皇专制政权已经被推翻,此时需要解决的是革命的方向问题,还不会涉及斗争的方式及胜利后的措施问题,所以A、B、D三项均须排除。

[答案] C

[例2](2003·江苏)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悉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进程,清

楚四个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

[答案] C

[例3](2000·全国文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备选项中A、B、D三项对俄国情况的说明是错误的:俄国不是工业国,城市人口也不占多数,十月革命前尚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都应排除。

[答案] C

[例4](2000·全国)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解析] 本题是比较选择题,具有严格限制条件,即“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规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剩余归己。由此可知A项是共同点。

[答案] A

[例5](2001·全国)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解析] 本题意在找出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日五大国的共同之处。A项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英国为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C项说“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美国没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