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c4bc62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0

表2 大学生在群体交往的调查结果

孤独 冷漠 猜疑 和睦

男生 15.5% 13.3% 5.2% 66% 女生 5.8% 6.6% 9.1% 78.5%

从表2可看出,在大学生的群体交往中,产生猜疑最大的属于女生,占了9.1%,属于亚健康状态。而男生占了5.2%,这都说明一个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人际交往一旦脱离纯粹学习环境,就会变得复杂起来,矛盾丛生,许多人因缺乏社会阅历,得不到群体认可后就感到孤独无助,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大学生们缺少彼此之间沟通的各种手段和技巧,也导致许多学生产生孤独、寂寞心理。赵爱民在调查中总结出三点:一是缺乏进取精神、二是在受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易产生“意节”、三是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怕见生人、人际关系冷漠[4]。“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就是最典型的心理障碍所致。 2.1.3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饮食起居主要表现为偏食、不吃早餐、通宵上网、吸烟

表3 大学生饮食起居的调查结果

不吃早餐 吸烟 通宵上网 偏食 男生 30% 18.3% 9% 66% 女生 11.7% 1.2% 4.2% 83.5%

通过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不习惯吃早餐,有些学生利用课间随便吃一点,从而影响了上午(甚至整天)的学习,造成营养摄取不足,尤其是一些女生,为了苗条瘦身甚至整天不吃饭,只是简单的吃一点

5

零食,久而久之,形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大〔5〕。还有的学生喜欢吸烟、喝酒及通宵上网、打游戏、聊天等不加节制的活动,造成严重睡眠不足,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危害。

2.1.4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60分钟。

“经常性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手段”。通过

[5]

表4看出,大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很少,从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看,在15分钟以下女生占55%的人,男生参与锻炼在30-60分钟以下的有50.3%,男生达到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人较少。一方面,由于目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加上怕累怕出汗的思想严重,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校的学习压力也限制了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表4 大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调查结果

<15min <15-30min <30-60min >60min

男生 21人 占14% 35人 占23.4% 75人 占50.3% 18人 占12% 女生 81人 占55% 38人 占25.8% 18人 占12.2% 10人 占6.8%

2.2 对策

2.2.1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强化个人体育锻炼的意识,重视体育锻炼的行为方法。

学生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保持机体的机能状态或减缓机能状态的衰退,减少疾病的发生,改善生理功能,加强人体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6]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

6

应定期举行有关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讲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2.2.2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不良习惯及嗜好中,睡懒觉、不吃早餐、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起居无规律、不讲究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吸烟、饮酒等这些不良的无规律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人体生物节奏的混乱,造成身体的“亚健康”[7]。对此,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克服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饮食、作息、娱乐和锻炼,做到劳逸结合。提倡主动养生、科学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很好办法。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看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情绪低落、乏力、头晕、感冒、易激动、压抑、烦乱、紧张不安、不愿交际等。应采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坚持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

3.2 建议

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7

参考文献:

[1]吴岚、李江山.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2(7):43-44.

[2]宁南、殷瑞.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咸宁学院报,2006,26(3):143-146.

[3]杨淑琴、肖爱民.关于大学生群体心理亚健康状况的一些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4):63-64.

[4]赵爱民.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的群体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0):25-33.

[5]邱海枝、蔡锵.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4,20(3):151-152.

[6]许芳、许爱萍.大学生亚健康与体育锻炼[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管理干部学院报,2005,136-138.

[7]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1-322.

[8]于霞、王廷俊.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大连大学报,2005,26(4):74-75.

[9]王锐、朱壮志.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报,2004,18(2):40-41.

[10]汪敏、姜媛媛.大连市高校学生“亚健康”人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61-363. [11]陈长虹、梁婷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现状与诱因[J].重庆教

育学院学报,2007,20(1):135-137.

8

致 谢

写到这里,即我的学位论文将要付梓的时候,想要说的感谢很多,然而我却想借这一机会说上几句。这篇并不太长的论文,不仅使我想到半年来的的辛苦努力,四年来的寒窗苦读,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的一个句号。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从未离开父母庇护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懂得人间寒暑的高校毕业生,其间的痛苦,悲伤,欢笑,一切的一切在我脑海中还是那么清晰、难忘……但我还是要感谢,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兴泽,不论是论文的选题、问卷的设计还是最后的定搞,王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指导和帮助,为论文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深刻地教诲以及严谨治的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是我四年大学期间获得的一笔财富。在此我要向王老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感激!

感谢赵宝椿教授、康辉斌教授、吴玉华教授、屈文倩副教授、程太星副教授的无私帮助。

感谢陪我走过陪我经历这一切的所有的朋友、同学、老师、父母。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感谢你们给我的教导,感谢你们给我的温情。当然,还要感谢我的母校—赣南师范学院。

四年时间转瞬即过,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本科阶段只是我追求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勤奋的工作,努力去征服一个个的困难,实现我人生的梦想。

最后,再次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谢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