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faddc6aa00b52acfc7ca32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作业与思考题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题:1.怎样用学习了的心理健康标准判断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程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多种划分,一般的说包括五个方面(1)了解自我,接受自我。(2)能正确地知觉现实并适应现实。(3)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4)能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5)能控制自我感受与情绪情感。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五快”、“三良好”。这是很通俗的标准。

这些标准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所有人素质要求的需要,包括自己、家人和朋友。因此,学了心理健康标准就要自觉地拿它去判断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根据不同年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针对性的宣传、辅导和帮助。 2.传统健康涵义与现代健康涵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1)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涵义“无病即是健康”,仅仅生理学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现代健康涵义不仅意味着具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 (2)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3.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2)系统有序的原则 (3)联系实际的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6)科学性原则 (7)差异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9)主动性原则 (10)全员性原则

第二章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

思考题:1.比较并总结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不同之处。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学习、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致使其感知觉在原有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发展,促使他们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发展得更好。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的不完善。 高中生是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由于学习内容的更加复杂、深刻,学习活动继续深化,使得他们的感知觉也在向纵深发展。记忆力已达到新的成熟阶段。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从总体讲,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敏锐、能言善辩、反映迅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偏激。

2.高中生的认知、情绪、意志、自我意识及性格的特点是什么?

(1)高中生的认知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敏锐、能言善辩、反映迅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偏激。

(2)高中生的情绪反映很强烈、富于激情和热情,比初中生更加持久。

(3)高中生在意志行动中比较自觉、独立性强。随着生活、学习、就业(升学)的压力加大,高中生对于挫折的体验要比小学生、初中生更多、更深,更复杂多样。

(4)高中生自我意识的成人感与独立意向有了显著的发展。自我已分化成“主体我”、“客体我”或“理想我”、“现实我”两部分。比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在我自己评价能力上开始成熟。

(5)高中生的性格发展到高二、高三年级,性格特征发展基本成熟并日趋稳定,性格的类型基本定型。他们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形象趋于稳定,要求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需求很强烈。

3.你是如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心理教育的?

根据以上特点,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要结合其认知发展、情绪、意志、自我意识和性格发展的特点,全面、辨证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不能采取粗暴的方法横加指责。要根据他们可能产生的各种认识,讲情道理,和他们友好地商讨问题,努力给他们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要注意从世界观入手,培养和引导他们用正确地观点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独立性、批判性,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针对他们认知发展的不足,教给他们辨证思维的方法,克服思维发展中的主观性、片面性。鼓励他们主动调控不良情绪,矫正某些糊涂观念,乐观向上,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广交朋友,完善自我,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等。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思考题:1、请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开展哪方面的心理课程较好? 2、对于高中生运用“讨论法”如何把握?那种讨论法更好?

“讨论法”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专题讨论”法,“六人讨论”法我们应用较多,认为较好。 3、请举例说明常用的两种价值观辨析法在高中阶段的运用。

价值观辨析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在高中阶段,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有“小组讨论法”、“两难问题法”等。如在学习高中经济常识时,为了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针对这一情境,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问题充分讨论,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接下来,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最后由老师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

4、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必须得到那些保障?有何建议?

首先,要有组织机构保障。一个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成立相应的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开展活动。

其次,要有人力和时间保障。学校要有专业的、专职的和兼职的师资做保障。并且要保证能够让专兼职教师在校内外有时间活动、交流和研讨,包括不间断地外出学习、考察和参观交流。

第三,要有经费保障。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包括配置必要的活动器材和书籍。 第四章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题: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教学环节其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1)树立现代教学观:①破除“容器”理论,提倡“开门”理论;②破除目中无人的师本位,确立学生主体观;③破除教学目标中的知识论,确立教学育人观。

(2)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①破除旧的师道尊严,树立人权平等的关系;②确立互敬互爱的朋友关系;③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3)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①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②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技巧。

(4)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①备课时设计心理教育的目标;②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时机,进行心理教育;③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 2、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教育的技能? (1)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2)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知道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二要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规律,特别要明白课堂心理卫生原则与规律。

(3)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技巧。

3、根据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请您设计一堂心理教育课。 第五章 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题:1、如何利用学校不同活动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请举例说明。

在学校,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不同活动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共青团活动”、“科技活动”、“音体美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心理训练活动。

如我们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银行、商场进行调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动力和素材。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高中阶段,应用哪些心理训练的方法能更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集体演讲训练法。利用班会和其他活动时间,设置情境要求学生人人上台演讲,使人人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良好心理发展。 (2)角色扮演训练法。利用课堂和其他活动时间,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场合,不断条件、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纠正社交障碍和学习社交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3)松弛训练法。根据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暴躁等现象,有意进行松弛训练,使精神上和躯体上放松,使学生缓解压力,预防身心疾病。

此外,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自信训练”、“心理稳定训练”、“刻苦学习训练”、“应急训练”、“耐挫折力训练”等等。

3、假如您是一名高中生的班主任,您准备采取哪些方法开展工作?

学校只靠几名兼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根本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假如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要勇于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和责任。当前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变迁、改革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和现行教育的问题等。为此,我将根据同学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工作:⒈努力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帮助疏通和引导他们。2.教会学生自我调控。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某种烦躁不安的情绪,要指导学生将一些不良情绪转移到学业上,集中精力搞好学习或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转移到坚强的意志品德培养上。3.指导学生对付学业、升学的压力。高中阶段,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加深,学业负担过重,要保持好成绩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