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bd6b48683d049649b6658cf

收缩,将食糜分成若干不全断的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使食糜又形成许多新的节段。

18 摆动运动: 以纵行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为主的一种运动形式。表现为肠袢的一侧时而伸长时而缩短,形如钟摆运动。

19 发酵作用:大肠中的发酵菌能使饲料中的纤维素和未被小肠消化的可溶性糖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以及气体(甲烷、二氧化碳、氮和少量氢等)。这种作用叫做发酵作用。

20 腐败作用:大肠中的腐败菌能使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尿素等物质产生吲哚、尸胺、粪臭素、氨以及一些其它气体。这种作用叫做腐败作用。 二、填空题

1.物理 化学 微生物 2.小肠内压 3.胰液

4.紧张性收缩 蠕动 5.细菌 纤毛虫 真菌 6.小肠

7.B族维生素 维生素K 8.头期 胃期 肠期 9.分解淀粉和糖元 10. 水;碳酸氢盐

11. 副交感神经; 壁内神经丛 12. 迷走神经; 盆神经

13.胃蛋白酶原; 粘液; 内因子;盐酸 14. 蠕动;分节运动; 胰液; 胆汁; 胰液 15. 氨基酸; 葡萄糖; Na+ 16. K ; B复合物 17. 增加;减少 18 嚼细 唾液 消化 19 70~80 原虫 氨 CO2 20 同时 反射 粘膜 21 铁 钙

22 肠胃反射 促胰液素 抑胃肽 胆囊收缩素 23 小肠 24 氨基酸 主动

25 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胆固醇 三、单项选择题

1 A;2 A;3B; 4 C;5A;6 C;7 D;8 B;9D;10 B;11 CA;12 D;13 D;14 D;15 A;;17 A;

16 D18 C;19 B;20 E;21 C; 22 D;23 C;24C;25 B;26 C;27 A;28 C;29 B;30 C;31C;32 D;33 E;34A;35 E;36 B;37 D;38 B;39 D;40 E;41D;42 C;43 C;44D;45 A;46 A;47 C;48 B;49 C;50 E 51 D;52 E;53E;54 D;55 C;56C;57 C;58 D;59 D;60 A;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 11 √12 ×13 √ 14 √ 15 √ 16√ 17 √ 18 √ 19 √ 20 × 五、简答题

1. 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并繁殖的良好条件:

(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2)节律性的瘤胃运动将内容物搅和,并后送。 (3)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接近于血液渗透压。 (4)瘤胃内温度高达39~41度。 (5)PH值变动于5,5~7.5 (6)内容物高度缺氧。

2. (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便于受胃蛋白酶消化; (3)有一定杀菌作用;

(4)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3.(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 (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维持肠内适宜PH; (6)刺激小肠的运动。

4. 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可建立条件反射而引起唾液分泌。

5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的主要功能有:

①消化与吸收功能 ②代谢功能 ③清除功能 ④解毒和排泄功能 ⑤造血功能

6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这是因为:

1.小肠内集中了许多重要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胰液、胆汁、小肠液等。其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饲料(食物)的各种成分都能进行彻底的消化。饲料在小肠内经过充分消化后,已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小肠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马、牛、猪等动物的小肠较长,约为10~18米,且小肠粘膜上有环状皱褶,皱褶上又有大量的绒毛,这些结构可使小肠面积增加数百倍,很适合于营养物的吸收。

3.饲料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作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7 胃内盐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2.促进蛋白质的膨胀变性,加速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 3.使胃内维持适当的酸性环境,以利胃蛋白酶的活性。 4.能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

5.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8 胃泌素由幽门部和十二指肠的“G”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有:

1.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 2.促进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3.加强胃肠运动,刺激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4.促进胃肠道粘膜生长,并刺激胰岛素分泌。

9 小肠的分节运动由肠壁环行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其作用主要有:

1.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 2.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10 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1.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和消化道其它部分的平滑肌一样,经常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 2.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肌肉舒张,以利容受和储存入胃的食物。

3.蠕动 胃壁肌肉呈波浪形向前推进的舒缩运动。

11 促进小肠运动的化学物质有乙酰胆碱、 5-羟色胺、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胃动素和P物质等。其中以P物质和5-羟色胺等作用最强。 六、论述题

1 胃液除水以外,主要含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等。

1.盐酸 又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是:①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③提供胃蛋白酶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④盐酸进入小肠引起促胰液素释放,后者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在小肠上段造成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⑥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在盐酸和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强酸环境下水解蛋白质为或胨,产生的多肽或氨基酸较少。

3.粘液 由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 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它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使胃粘膜表面处于中性或偏碱性状态,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4.内因子 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为不透析的复合物,使其不被水解破坏。当复合物运行至回肠后便与粘膜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2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间断性排空发生的机制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促进胃收缩的因素有二:

1.胃内食物量 胃内大量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或壁内神经丛反射加强胃运动。食物由胃的排空速率与存留在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2.胃泌素作用 食物的扩张刺激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化学成分可刺激胃窦粘膜释放胃泌素。胃泌素对胃运动有中等强度刺激作用,它提高幽门泵的活动,并使幽门舒张,促进胃的排空。

(二)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抑制排空的因素是:

1.肠-胃反射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机械扩张刺激、盐酸、脂肪及高张溶液刺激了肠壁上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

2.十二指肠激素抑制排空 盐酸和脂肪可刺激小肠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和胆囊收缩素(它们统称为肠抑胃素),均可抑制胃排空。

随着盐酸在小肠内被中和,以及脂肪等食物的消化物被吸收,它们上述对胃排空的抑制性影响逐渐消失,胃运动便逐渐增强。如此反复,形成胃排空的间断性。 3 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消化特点:唾液分泌量很大,腮腺连续分泌。唾液的碱性较强,唾液中含有相当量的尿素,可被瘤胃内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

2.胃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前三胃的粘膜没有消化腺,也不分泌胃

液,合称前胃,只有皱胃才是有胃腺的胃。复胃与单胃消化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胃的消化,它具有独特的反刍、嗳气、食管沟的作用,瘤胃和网胃运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特点。

反刍动物采食时较粗糙,饲料未经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休息时通过反射活动可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消化的饲料,送返到口腔中,经仔细的咀嚼后,再吞咽到胃,这一系列过程叫做反刍。反刍的生理意义在于把饲料嚼细,并混入大量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瘤胃内的饲料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大部分要通过嗳气排出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活动,它是由于瘤胃内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多,刺激了牵张感受器,反射地引起瘤胃第二次收缩,并由后向前推进而产生的。

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它起自贲门,经网胃伸展到胃瓣胃孔。牛犊和羊羔在吸吮乳汁或饮料时,它能反射地引起食管沟肉唇卷缩,闭合成管状,因而乳汁或饮料不会落入前胃而是直接从食管达到网胃瓣胃孔,径瓣胃进入皱胃。

反刍动物瘤胃和网胃运动是混合运动,二者关系密切。首先网胃发生两次相继的收缩,在第二次收缩尚未完全时,瘤胃的前肉柱便开始收缩,之后瘤胃有时还发生一次单独的附加收缩,并伴有嗳气。瓣胃的运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与网胃的收缩是协同配合的。当网胃第二次收缩时,网胃瓣胃孔开放,瓣胃舒张,压力下降,部分网胃内容物流入瓣胃。当瓣胃压力上升时,网胃瓣胃孔闭锁,瓣胃内容物只能入皱胃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