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驾岭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送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云驾岭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送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77835628ea81c759f57873

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979年1月初审,河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于1979年3月审批批准。此后对该报告再没有修编过。

一、报告初审意见

1979年1月15日河北省煤田地质公司预审组在峰峰三队对云驾岭井田精查补充地质报告进行了初审工作。审查意见如下:

(一)勘探工作概况

云驾岭井田曾于1968年,由原峰峰水文队提交过精查地质报告。后因9勘探线以北归郭二庄煤矿扩大区开采,剩余地段(井田南部9线至20线)的储量少。且勘探程度偏低,不能满足新井建设的要求。为此省煤炭局于1978年元旦确定:在原云驾岭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对9线至20线范围进行补充勘探工作。20线至24线,由于岩浆岩对煤层的破坏严重,留待今后继续工作。

此次精查补充勘探范围:北起9线,南至20线;西起煤层露头或F3断层,东至-550m水平及F22断层。南北长6km,东西宽1.6km,2号煤层有效勘探面积9.5171km2。区内共先后施工钻孔105个。其中原精查勘探钻孔51个。精查补充勘探钻孔54个,在54个补勘探钻孔中,此次补充钻孔33个。

煤岩芯采取质量,原精查报告51个老钻孔全取芯17个,占老钻孔33%。精查报告以后补充的54个钻孔中,全取芯孔5个,占精补钻孔的9%。非煤系岩芯采取率达到设计要求的有3个钻孔(6606、6607、6413),占取芯孔数的60%。煤系岩芯采取率达到设计要求有4个钻孔,占取芯孔的80%。煤芯采取率1975-1978年2月以前取煤12层,采取率大于75%的有10层。1978年2月以后此次设计要求取煤16层,除去2层不可采煤层不参与煤芯质量统计外,剩余的14个煤层,煤芯采取率大于75%的有8层,占57%。

钻孔测斜情况,在补勘的54个钻孔中,有53个钻孔进行了测斜工作,仅有6608一个孔未作终孔电测斜。按测量深度参与孔斜评级的53各孔中,达到甲级36个孔68%,达到乙级8个孔占15%,甲、乙级钻孔占83%。

第四系冲积层取芯质量:此次补勘只作了一个专门取芯孔(6710),砂砾石层岩芯采取率都达到了规程要求,仅粘土类岩芯采取率低于规程70%要求,只达到63.7%。7个冲积层测井孔,砂砾石采取率为14-29%,粘土类采取率一般在30—55%。其余的

46个钻孔中,冲积层未要求取芯。

云驾岭勘探区煤岩层的物性反应较好。地层沉积稳定,煤岩层解释及对比基本可靠。全区105个钻孔中,有100个钻孔都进行了测井。后期补充的54个钻孔,经钻孔综合评级,甲乙级孔44个,达到81%。以及对邻近生产矿井资料收集分析,我们认为本报告的基础资料是可靠的。基本完成了补充勘探确定的五条地质任务。

(二)地质构造

本井田为近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以断裂为主,伴随有宽缓的褶曲和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地层倾角15°左右。通过此次补勘共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层23条,对于第一水平(-150)以浅断层的性质、落差、走向均进行了严密控制。对于F4断层以西F3、F9、F30三条断层只作了初步对比,井田中部F31、F16两条断层的北段无钻孔控制;井田深部的F35、F22两条断层均属推断。对于岩浆岩的侵入情况,以及8、9号煤层的破坏程度,只作了初步了解。

(三)煤层、煤质

本井田共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7层,煤层物性标志明显,易于对比,通过此次勘探查清了煤层的层数和厚度。2号、6号、7号三个煤层稳定可采。1号、4号为局部可采煤层。8号、9号煤层受岩浆岩严重破坏,可采性极差。6709孔变为天然焦。其余煤层均为无烟煤。

(四)水文地质

在原精查报告的基础上,此次补充了6710专门冲积层取芯孔,和8个冲积层电测孔,对河床冲积层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根据铁矿东风井井筒资料分析,上部卵石结构松散,渗透性强。下部泥砾层渗透性较弱,冲积层水量在29-61m3/h。又根据原精查报告云67孔抽水成果和郭二庄煤矿的调查资料,预算了矿井初采区正常涌水量:2号煤和4号煤为93m3/h,6号煤伏青为105m3/h。2、6号煤层的涌水量可供生产设计使用。大青灰岩预计水量为204m3/h。开采下部煤层时须事先对奥灰水降压疏干,以防水患。

(五)存在问题:

1、本井田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勘探工作,对构造已基本揭露和控制,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并为冲积层所掩盖,因此,在断层的连接上难免有所出入。在井田西部的F9、F30和第一水平以下的F31、F16、F12、F22等断层控制程度较低,断层位置与落差都有一定出入。

2、由于岩浆岩对8、9号煤层的严重破坏,虽然此次补勘钻孔到9号煤层以下终孔,但由于原精查钻孔多数未穿过8、9号煤层层位,所以现在仍然存在着8、9号煤层勘探程度低的问题,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破坏和影响程度仍属很大的推断性。而且给测井解释带来较大的困难,煤层的定性,定量都存在一定问题。

3、14勘探线以南,F4断层以西至煤层露头或F3断层间的煤层储量,应单独进行计算,分别列于储量计算表内。

4、目前矿井涌水量计算,虽有原精查云67孔抽水成果和郭二庄煤矿资料,但都偏在井田北部,对于井田南部的水文情况,将通过井筒检查孔的工作予以验证。

5、1959年以前和冶金系统各单位所打钻孔,无封孔资料,封孔情况无法评价。原精查报告中的云47孔未封孔,此次6805孔煤系未全部封闭,望生产单位予以重视防止水患。

6、此次勘探测井对炭质泥岩,劣质煤及天然焦在物性上划分不清,又缺乏足够的取样验证,故对风化煤层和岩浆岩侵入影响的煤层,在厚度划分上可能有所出入。原精查报告老孔的测井资料,因为没有天然伽马曲线,个别煤层的定性尚有一定问题,此次补充勘探冲积层仅8个钻孔有电性资料,其余钻孔仅有在套管里测量的放射性曲线,故岩性解释仅供参考。

7、由于测井事故,在6711和6806两孔分别丢钴放射源。放射源又被钻探磨碎污染了6711和6806全孔。

8、本报告文字章节和图纸基本齐全,各类图纸差错按座谈交换意见于复制前予以校对修改。

(六)获得的储量及建议:

经过补充勘探工作以后,全区共获得: A+B+C=14024万t

其中上组煤层(1、2、4、6):

A+B+C=8530万t , A+B=3336万t,占A+B+C的39.1%。

公司初审认为,云驾岭井田经过补充勘探,对上部煤层的煤层、煤质、水文已基本查明,对第一水平的构造,已经严密控制,可作为设计建井的依据,建议批准云驾岭精查补充地质报告。

二、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云驾岭煤矿自投产以来,主要开采2#煤层,也是当时勘探的主要对象。下面依据煤矿生产及地质工作所积累的资料,对原地质报告进行简要评述。

1、勘探类型:该井田属掩盖式井田,勘探时采用地质钻探和测井相结合的方法是正确的。当时勘探类型定为二类一型~二类二型,即构造属于中等类型,主要可采煤层属于稳定~较稳定型,实践证明是合适的。

2、总体而言,精查时对井田内较大的褶曲及断层基本查清了,当时确定的大中型断层基本都存在,但由于钻孔数量少,对有些断层的平面摆动范围控制不严,但原报告对构造的控制情况还是不错的,没有遗漏大中型断层。

3、煤层煤质:勘探确定的煤厚和生产揭露煤厚没有大的变化,煤层实际变化的总体规律也和勘探阶段的认识是相符的。勘探时对煤质的化验成果和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

4、对水文地质条件、瓦斯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 5、储量计算:经探采资料对比,证明储量计算方法选择合适,参数选择正确,计算的储量经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原报告存在的主要不足:由于当时的主要勘探对象是主采的2#煤层,精查阶段多数钻孔未穿过8、9#煤层层位,对深部9#煤层勘探程度明显不足,获得的储量达不到勘探要求。与此同时,对奥灰水及岩浆岩的查明程度也就差了,这些不足还需要矿井生产过程中去解决。但总体而言该报告还是能够满足矿井开拓和采掘上组煤的基本需要。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古华北波状聚煤坳陷的西缘,太行隆起的东侧,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盖层为第四系冰碛物,基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含煤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在漫长的海侵-海退过程中形成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底部的2#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9#煤层。

太原组以滨海-浅海相旋回为主,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和煤层,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