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语言学概论试题和复习资料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语言学概论试题和复习资料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a5338c14028915f804dc268

意译、借形词几种。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如水泥、电话、银行、钢琴、墨水、面包、扩音器等。

借词与意译词的区别

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意译词中有一类仿译词,它的特点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所以、构词所用的是本族语的构词材料,而构词规则与所源出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如 黑板、铁路、足球。 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二、语言的融合 1、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也称为“语言替代”或“语言换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2、融合的原因

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语言融合还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不是同一地区的民族,或者是虽生活在同一地区,但保持独立聚居的民族,一般不会发生语言的融合,如蒙古族。

另外,在不同民族杂居的地区,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3、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在民族杂居地区,人们能够根据交际对象的差别和交际需要而会讲两种语言,即本民族语言和另一民族语言。狭义的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其实推而广之,同一种语言,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必经的过渡阶段。 双语现象发展的结果有两种:如果两个民族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个民族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会继续各自说各自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和也不融合。但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产生语言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三、语言接触的一些形式

洋泾浜(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混合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而洋泾浜没有人把它当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克里奥耳语(混合语)也与十七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有关,不同的是,它会作为母语传给下一代。

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三要素中,以词汇的发展变化

33

速度最快。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产生。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导弹、核弹、人工智能”等词语的出现。 (2)词语的替换

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常见现象。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 邮递员”“戏子- 演员”,也可能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造成的。如汉语双音节化“目- 眼睛”。 (3)词义的演变

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包括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种情况。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 3、词义的演变

词义发展中的扩大、缩小、转移,基本上可以概括词义演变的各种结果。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