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化制甲醇(年产40万吨)的研究 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煤气化制甲醇(年产40万吨)的研究 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9f36348a8956bec0975e310

第一章 绪论

煤化工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行业。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品链。

图1.1 煤化工产业链

随着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以大型煤气化为龙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产业,这是因为煤化工的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可以减少对原油资源的高度依赖,并有效的解决交通、火电等重要耗能行业的污染和排放等问题。

新型的煤化工产业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成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织部分。作为新型煤化工的一个重要单元技术--大型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及气化产品的进一步合作利用,将成为今后的发展的主要方向。 1.1 煤炭气化的发展

中国是使用煤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就用煤冶炼铜矿石、烧陶瓷,至明代已用焦炭冶铁。但煤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并逐步形成工业体系,则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18世纪中叶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英国对炼铁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炼焦炉应运而生。18世纪末,煤用于生产民用煤气。1792年,苏格兰人W.默多克用铁甑干馏烟煤,并将所得煤气用于家庭照明。1812年,这种干

- 2 -

馏煤气首先用于伦敦街道照明,随后世界一些主要城市也相继采用。19世纪70年代德国成功地建成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焦炉,由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同时作为炸药原料的氨、苯及甲苯也很急需,这促使炼焦工业进一步发展,并形成炼焦副产化学品的回收和利用工业。1925年,中国在石家庄建成了第一座焦化厂,满足了汉冶萍炼铁厂对焦炭的需要。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煤炭气化工业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煤炭气化工业因石油、天然气的迅速发展减慢了步伐,进入低迷时期,煤气主要作为城市煤气及合成氨原料的生产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成功开发由合成气制甲醇技术,由于甲醇的广泛用途,使煤炭气化工业又重新引起人们重视。

现在,随着气化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生产含氧燃料为主的煤炭气化合成甲醇、二甲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二甲醚不仅从合成气经甲醇制汽油、低碳烯烃的重要中间体,而且也是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甲醇从今年供需情况来看,除了作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原料外,还可以做替代燃料应用。

1.2 新型煤化工内容简介

1.2.1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意义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

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的总储量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达国家相比相差不大,但从人均储量来看就有了较大的差别;其中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

2替代石油维护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总体偏紧,特别是优质石油能源资源短缺,是我国能源供应最突出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严重依赖,必然要发展以“煤代油”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

3清洁利用能源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煤化工是污染行业,据具有“煤炭——化工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

- 3 -

动特征,而现代煤化工属于洁净中煤炭转化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型煤炭能源化工,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多联产系统已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向。

4节约资源充分利用低成本劣质煤

煤气化技术与煤液化技术都已经实现了对劣质煤的充分利用。[1] 1.2.2 现代煤化工的主要特点

1清洁能源是新型煤化工的主要产品。

新型煤化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如柴油、汽油、乙烯原料、甲醇、二甲醚等以及一些化工产品。

2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

新型煤化工是未来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依靠煤炭资源,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如煤炭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3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

新型煤化工生产采集用煤转化高新技术,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不同工艺优化集成,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现代煤化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技术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和产业化建设。

4有效的利用煤炭资源

现代煤化工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如高硫煤或高活性低变质煤作化工原料煤。在一个工厂用不同的技术加工不同煤种,并使各种技术得到集成与互补,使各种煤炭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煤种、煤质特点,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煤炭气化工艺

煤炭气化技术虽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一般常用按生产装置化学工程特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或称为按照反应器形式分类。气化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化工产品的成本和效率,采用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是发展煤化工的重要前提,其中反应器便是工艺的核心,可以说气化工艺的发展是随着反应器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提高煤气化的气化率和气化炉气化强度,改善环境,新一代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总的方向,气化压力由常压向中高压(8.5 MPa)发展;气化温度向高温(1500~1600℃)发展;气化原料向多样化发展;固态排渣向液态排渣发展。

- 4 -

1固定床气化 固定床气化也称移动床气化。固定床一般以块煤或焦煤为原料。煤由气化炉顶加入,气化剂由炉底加入。流动气体的上升力不致使固体颗粒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即固体颗粒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床层高度亦基本保持不变,因而称为固定床气化。另外,从宏观角度看,由于煤从炉顶加入,含有残炭的炉渣自炉底排出,气化过程中,煤粒在气化炉内逐渐并缓慢往下移动,因而又称为移动床气化。

(1)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UGI) 以块状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常压下生产合成原料气或燃料气。该技术是30年代开发成功的,投资少,容易操作,目前已属落后的技术,其气化率低、原料单一、能耗高,间歇制气过程中,大量吹风气排空,每吨合成氨吹风气放空多达5 000 m3,放空气体中含CO、CO2、H2、H2S、SO2、NOx及粉灰;煤气冷却洗涤塔排出的污水含有焦油、酚类及氰化物,造成环境污染。我国中小化肥厂有900余家,多数厂仍采用该技术生产合成原料气。随着能源政策和环境的要来越来越高,不久的将来,会逐步为新的煤气化技术所取代。

(2)鲁奇气化炉 30年代德国鲁奇(Lurgi)公司开发成功固定床连续块煤气化技术,由于其原料适应性较好,单炉生产能力较大,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气化炉压力(2.5~4.0)MPa,气化反应温度(800~900)℃,固态排渣,气化炉已定型(MK-1~MK-5),其中MK-5型炉,内径4.8m,投煤量(75~84)吨/h,粉煤气产量(10~14)万m3/h。煤气中除含CO和H2外,含CH4高达10%~12%,可作为城市煤气、人工天然气、合成气使用。缺点是气化炉结构复杂、炉内设有破粘和煤分布器、炉篦等转动设备,制造和维修费用大;入炉煤必须是块煤;原料来源受一定限制;出炉煤气中含焦油、酚等,污水处理和煤气净化工艺复杂、流程长、设备多、炉渣含碳5%左右。针对上述问题,1984年鲁奇公司和英国煤气公司联合开发了液体排渣气化炉(BGL),特点是气化温度高,灰渣成熔融态排出,炭转化率高,合成气质量较好,煤气化产生废水量小并且处理难度小,单炉生产能力同比提高3~5倍,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气化炉。

2流化床气化 流化床气化又称为沸腾床气化。其以小颗粒煤为气化原料,这些细颗粒在自下而上的气化剂的作用下,保持着连续不断和无秩序的沸腾和悬浮状态运动,迅速地进行着混合和热交换,其结果导致整个床层温度和组成的均一。流化床气化能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1)生产强度较固定床大。(2)直接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