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穿越建筑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盾构穿越建筑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cc46b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e7

的方式,对管片背后空隙进行密封,能有效防止管片背后汇水通道的形成。因此,本段隧道掘进过程中,将在桥架与1号台车连接位置每隔6环做二次注浆封水环,以防止管片背后汇水通道的形成造成喷涌。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以压力控制,注浆压力控制范围2.0~3.0bar。

3.5 加强掘进过程施工管理

在盾构距离碧海花园15m位置起直至盾构机离开碧海花园15m段掘进时,全天24小时设置值班领导,加强穿越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隧道掘进施工、施工协调、施工监测信息分析等。

值班领导按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小组:现场施工协调小组以及技术小组。 分工如下:

现场施工协调组:由生产副经理高瑞、副经理刘鹏担任,分别负责白班和夜班,负责施工生产的组织协调,保证盾构下穿房屋过程的顺利进行。

技术小组:由工区总工徐天生和副总工周向伟担任,分别负责白班和夜班,负责整个穿越过程中盾构掘进参数的设置以及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并调整掘进参数。

4、施工监测

4.1 施工监测目的

本区间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地层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附近重要或高大建筑物变形或沉陷,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4.2监测方案 4.2.1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为-30mm+~10 mm,房屋基础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地面沉降情况直接引导盾构掘进时的参数调整。所以盾构下穿建筑物时必须加强对地面监测,原则上在盾构推进轴线上每5 m布置一个地面沉降观测点。盾构掘进,对建筑物前后15m地面观测点和建筑物的沉降点要加大观测频率,要求每三个小时观测一次,直至地面及建筑物沉降稳定为止。观测人员要及时将观测数据整理分析后把地面沉降信息反馈给项目总工和土建工程师,由项目总工和土建工程师根据情况决定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与否。调整参数幅度控制在20%以内。

(1) 监测方法: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2) 监测点布置:地表隆陷测点按每5m间距沿隧道中线布置;监测横断面每10m布置一个横断面。

4.2-1 地表隆陷测点横断面布置图

(3)监测点大样见下图:

图4.2-2 地表测点布置大样图

4.2.2建筑物变形的监测

在施工期内对碧海花园小区的楼房的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项目为: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 (1)、沉降监测

①、建筑物沉降测点布设

在每栋建筑物四角结构柱上适当布设沉降观测点,并在每栋建筑物长边结构柱(碧海花园建筑物均为矩形)适当加布沉降观测点,共30个测点。

②、建筑物沉降测点布设方法

直接在建筑物结构柱上钻孔将监测标志插入然后用树脂类胶体固定。 ③、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仪器

沉降监测采用拓普康DL-101C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水准尺 ④、观测方法

本次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二级沉降观测附合高程线路观测,观测时以某一检核过的基准点为起点按照规范要求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分别对范围内的各监测点进行观测,附合至另一基准点上,对附合线路上测点密集处配以碎部测量,观测数据自动记入仪器。

沉降观测时为减小误差,将固定观测线路、测站、仪器、人员。 (2)、建筑物倾斜

①、建筑物倾斜测点布设

建筑物倾斜测点与建筑物沉降测点共点, 12个测点。 ②、建筑物倾斜测点布设方法 与建筑物沉降测点共点。 ③、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仪器

沉降监测采用拓普康DL-101C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瓦水准尺 ④、观测方法

根据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量△s来换算:

公式Q=

?S L式中:Q 倾斜值

△S地基A、B两点间不均匀沉降量

L地基AB之间距

(3)、建筑物裂缝

①、裂缝观测点布设

通过对建(构)筑物的裂缝调查,对裂缝摄影及描述,建立建(构)筑物的裂缝状况档案。每条裂缝至少布置两组观测标志,一组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的末端。

每组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志组成。

②、裂缝测点布设方法

在需要观测的裂缝所在位置,选用可行性较强的监测标志。选择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于裂缝两侧各布设一个标点(两标点的距离不得少于150mm)。在裂缝的两侧画线作标志,或在混凝土表面绘制方格坐标或采用贴石膏板的方式制作标志。

③、裂缝监测的仪器

游标卡尺、刻度放大镜、数码相机。 ④、观测方法

当建筑物多处发生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编号,然后分别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及宽度等。

对与混凝土建筑物上裂缝的位置、走向及长度的监测,是在裂缝的两端用油漆画线作标志或作石膏板的标志,或在混凝土表面绘制方格,用游标卡尺配合放大镜观测丈量。

根据裂缝分布情况,可对重要的裂缝,选择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于裂缝两侧各布设一个标点(两标点的距离不得少于150mm),用游标卡尺配合读数显微镜,定期测定两个标点之间距离变化值,以此来掌握裂缝的发展情况。

对于较重要的裂缝,以及大面积多重裂缝,应用固定距离及高处设站进行近景摄影测量,通过对不同时期摄影像片的量测,确定裂缝变化的方向及尺寸。 (4)、控制标准

根据设计和招标文件相关要求,各监测项目的最大变形值按表4.2执行。 一般当实际变形值达到最大允许变形值的80%时,须发出预警;当达到最大变形允许值时,应发出报警,当首次报警后,若测点以较大的速率继续下沉变形,应视情况继续加大监测频率。

表4.2-1 建筑物各监测项目最大变形允许值 序号 监测项目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 建筑物倾斜控制标准 变形特征 最大变形允许值 0㎜ 速率允许值 注 1 建筑物沉降值 ㎜/d 2 建筑物倾斜值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