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静脉输液技术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留置针静脉输液技术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c692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4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SOP作业标准书

标 准 类 别 □作业流程 □照护标准 ?技术标准 □操作规程 标 准 名 称 页数:4 主办部门:护理部 留置针静脉输液技术 制定日期:2016/05/01 修订日期:2017/05/05 一、 目的:

1.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二.、适用范围

护理人员执行密闭式静脉输液时。 三、说明: 作业项目 护士准备 核对医嘱及评估患者 流程说明/注意事项(含异常处理)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1、 双人核对医嘱,并转抄。 2、 核对患者。 3、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静脉输液的目的与配合要求,以取得合作。 4、 评估患者:年龄、病情、过敏史、用药史、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是否排尿、排便。 备注 准备用物 1、 治疗车上层:注射盘用物一套(0.5%碘伏或安尔碘、无菌棉签、 急救药品)、弯盘、止血带、输液贴或胶布、小垫枕、治疗巾、输液卡、输液器、速干手消毒剂。 2、 治疗车下层:利器盒、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 3、 其他:输液架、必要时备小夹板、特殊药物需警示标识。 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光线明亮。 环境准备 核对、配药 1、 洗手。 2、 双人核对医嘱、输液卡和药夜。 3、查对:检查药液名称、浓度、剂量、使用方法、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混浊、变色、絮状物;瓶身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软包装应挤压,查有无渗漏);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查棉签有效期、有无漏气或开封日期,铝盖中心部分打开,(瓶装输液套上网套),常规消毒瓶口,(软包装可省略消毒瓶口) 4、按医嘱再次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抽吸药液加入所需药物. 3、加药后再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患者姓名、床号,保留加药安瓿于固定盒内 4、帖瓶签:填写加药时间,配药者.核对者 5、消毒瓶口(软包装应消毒塑料管),取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于输液瓶口内。 6、将输液用物及用药放于治疗车上,洗手整理用物。 再次核对 1、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2、 双向核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及所输药物药名、浓度、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 3、 协助取舒适体位。 (1)将输液袋挂于输液架上 (2)排气,茂菲管内液面达滴管的1/2—2/3,排气后备用(首次排气原则不滴出药液) 1、选择静脉:置小垫枕、治疗巾于穿刺肢体下,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 2、绑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再次核对(操作前)。 3、碘伏消毒两遍皮肤,直径大于8cm,每根棉签消毒时需间隔30秒,待干,备输液胶贴。 4、再次核对(操作中)。再次排气(禁止排液在地面上)。 5、取下护针帽,静脉穿刺。 6、穿刺:与皮肤成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压低角度5~15度,顺静脉平行再继续进针约2mm。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7、送入:一手固定针翼,另一手退出针芯约2mm,持针座将软管及针芯一起送入血管。 8、三送: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金属针芯弃于锐器盒。 9、固定:透明敷贴做密闭式无张力固定,U型固定延长管,用标识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穿刺者姓名,贴于透明贴下缘。 10、调节滴速: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再次核对(操作后)。 撤去治疗用物,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置于病人易取处,交代输液注意事项;换后的辅料依垃圾分类丢弃,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巡视时做到“四看”,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评估穿刺点无红肿、渗液等。 1、 携治疗盘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取得合作,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异 排气 输液 整理病人单位及用物 输液巡视 冲、封管(临时停止输液) 常情况。 2、 快速消毒手,用消毒液棉签消毒输液接头15秒,自然待干。 3、 用合适的注射器从配置好的肝素夜中抽取3~5ml液体,链接无针接头,脉冲方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 4、 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拔管(停止输液) 1、 携治疗盘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取得合作,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2、 快速手消毒,揭除透明敷贴,迅速拔针,按压穿刺点3~5分钟至不出血,查看导管完整性。 3、 安置患者舒适体位,交代注意事项。 4、 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安排用药。 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4、输液前排尽输液器及针头的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5、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对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患者,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6、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15、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发热反应 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 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a.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必要时送检 b.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c.发热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预防: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 处理:a.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b.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必要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c.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d.必要时四肢轮扎。 (3)静脉炎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放慢滴速,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处理:停止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超短波理疗;中药治疗。 (4)空气栓塞 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处理: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缺氧状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