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砂型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支座砂型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8506b1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2

图3.1 外型模起模斜度示意图

3.1.5最小铸出孔和槽

零件上的孔、槽、台阶等,究竟是铸出来好还是靠机械加工出来好,这应该从品质及经济角度等方面考虑。一般来说,较大的孔、槽等应该铸出来,以便节约金属和加工工时,同时还可以避免铸件局部过厚所造成热节,提高铸件质量。较小的孔、槽或则铸件壁很厚则不易铸出孔,直接依靠加工反而方便。

根据支座的轮廓尺寸160mm*135mm*100mm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5得: 最小铸出孔约为6mm

支座的孔Φ25(如图3.2所示)考虑加工余量后直径为19mm,厚度为23mm。该孔直径比较大,高径比也不大,则应该铸出。

支座的孔Φ14(如图3.2所示)考虑加工余量后直径为8mm,厚度为27mm。该孔直径较小,高径比较大,不应该铸出,机械加工较为经济方便。

图3.2 最小铸出孔示意图

3.1.6铸件在砂型内的冷却时间

铸件在砂型内的冷却时间短,容易产生变形,裂纹等缺陷。为使铸件在出型时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铸件在砂型内应有足够的冷却时间。

支座的冷却时间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25得:冷却时间为30~60min。 3.1.7铸件重量公差

铸件重量公差是以占铸件公称重量的百分比表示的铸件重量变动的允许范围。 支座的公称重量约为4kg,尺寸公差为CT9级。

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57得:支座的重量公差为MT14级。 3.1.8工艺补正量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由于选用的缩尺与铸件的实际收缩率不符,或由于铸件产生了变形等原因,使得加工后的铸件某些部分的壁厚小于图样要求尺寸,严重时会因强度太弱而报废。因此工艺需要在铸件相应的非加工壁厚上增加层厚度称为工艺补正量。但支座在大批量生产前的小批量试产过程中将进行调整,所以设计中不考虑工艺补正量。 3.1.9分型负数

干砂型、表面烘干型以及尺寸较大的湿砂型,分型面由于烘烤,修整等原因一般都

不很平整,上下型接触面很不严。为了防止浇注时炮火,合箱前需要在分型面之间垫以石棉绳、泥条等,这样在分型面处明显增加了铸件的尺寸。为了保证铸件尺寸精确,在拟定工艺时为抵掉铸件增加的尺寸而在模样上减去相应的尺寸称为分型负数。而支座是湿型且是小型铸件故不予考虑分型负数。 3.1.10反变形量

铸造较大的平板类、床身类等铸件时,由于冷却速度的不均匀性,铸件冷却后常出现变形。为了解决挠曲变形问题,在制造模样时,按铸件可能产生变形的相反方向做出反变形模样,使其于变形量抵消,这样在模样上做出的预变形量称为反变形量。而支座没有较大平板故基本不会产生挠曲变形,所以不用设置反变形量。 3.1.11非加工壁厚负余量

在手工粘土砂造型、制芯过程中,为了取出木模,要进行敲模,木模受潮时将发生膨胀,这些情况均会使型腔尺寸扩大,从而造成非加工壁厚的增加,使铸件尺寸和重量超过公差要求。为了保证铸件尺寸的准确性,凡形成非加工壁厚的木模或芯盒内的肋板厚度尺寸应该减少,即小于图样尺寸。为减少的厚度尺寸称为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支座砂芯属于机器造芯,造型属于机器造型。故不用设置非加工壁厚负余量。

3. 2砂芯设计

砂芯的功用是形成铸件的内腔、孔和铸件外型不能出砂的部分。砂型局部要求特殊性能的部分有时也用砂芯。 支座砂芯的外型如图3.3所示。

图3.3 砂芯外型示意图

3.2.1芯头的设计

砂芯主要靠芯头固定在砂型上。对于垂直芯头为了保证其轴线垂直、牢固地固定在砂型上,必须有足够的芯头尺寸。 根据实际设计量取计算砂芯高度: L=97mm

砂芯直径: (A+B)/2=(80+64)/2=72mm

芯头长度初步选取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31得:h=25~30mm 取h=30mm 出于考虑分型面的选取等因素综合芯头选用垂直芯头并且不能做出上芯头,只设计下芯头并且加大下芯头。

下芯头长度设计修正为:h=30*(1+40%)=42mm

芯头间隙初步选取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31得:s=0.3mm

但考虑砂芯为垂直的湿型小砂芯且不设置上芯头,所以使用过盈的芯头,过盈量为0.2mm 芯头斜度选取由《铸造工艺设计》查表1-32得:а≤7 取а=7 3.2.2砂芯的定位结构

砂芯要求定位准确,不允许沿芯头轴向移动或绕芯头轴线转动。对于形状不对称的砂芯,为了定位准确,需要做出定位芯头。定位芯头结构如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