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模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CT报告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e85b2f227916888486d76d

27. 慢性中耳乳突炎(单纯型)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乳突气化不良,呈硬化型密度增高,乳突气房骨间隔增厚。右侧呈板章型,鼓室壁、乳突气房及听骨可见薄层软组织灶环绕;右耳鼓室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中耳听小骨显示尚可,未见确切骨质破坏,鼓膜显示不清。内听道左右对称,未见扩张及骨质破坏影像。 意见:慢性双侧中耳乳突炎(单纯型)

28. 慢性中耳乳突炎(非良性型:胆脂瘤或肉芽肿)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乳突呈硬化型,右侧鼓室及乳突窦内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 HU),周围骨质轻度凹陷、边缘硬化,窦口扩大,病灶推移听小骨,听小骨结构显示不清、部分骨质破坏,鼓室盾板破坏消失。左侧中耳乳突未见异常。双侧内耳及内听道未异常。

意见:慢性右侧中耳乳突炎(非良性型:胆脂瘤?肉芽肿?)

鼻腔鼻窦

29. 鼻窦炎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窦壁黏膜增厚,窦腔内充满液性密度影,CT值10~25HU。窦壁部分骨质增生,未见骨质破坏。余鼻窦窦腔清晰。中下鼻甲稍肥厚。

意见: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

30. 鼻窦炎..曲霉菌性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上颌窦黏膜增厚,窦腔内有软组织密度影及片状钙化,CT值20~90HU。窦壁部分骨质增生及骨质破坏。余鼻窦窦腔清晰。中下鼻甲稍肥厚。

意见:慢性双侧上颌窦炎(曲霉菌性)

31. 鼻窦粘膜下囊肿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上颌窦前部可见约 cm× cm× cm圆形隆起液性密度影,基底部较宽,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CT值15~30HU,右侧上颌窦骨壁未见异常。余鼻窦窦腔清晰。中下鼻甲无肥厚。 意见:右侧上颌窦粘膜下囊肿

32. 鼻窦粘液囊肿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额窦明显膨大,内密度增高,CT值35HU;窦壁部分骨质吸收缺损,突入左眶内及颅底。余鼻窦窦腔清晰。中下鼻甲无肥厚。 意见:左侧额窦粘液囊肿

33. 鼻窦癌

双侧鼻腔鼻窦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上颌窦内可见约 cm× cm×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影,CT值平扫 ~ HU、增强后 ~ HU;肿块向鼻腔内突出,鼻中隔左侧偏移,相应右侧鼻腔变窄;右侧翼腭窝内亦可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骨窗显示右上颌窦各壁骨质溶骨性破坏,右侧上颌骨牙槽及硬腭局

部溶骨性破坏。颈部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中心为低密度。 意见:右侧上颌窦内占位病变累及翼腭窝:上颌窦癌

34. 鼻腔癌

双侧鼻腔鼻窦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右侧鼻腔内可见一约 cm× cm× cm团块状软组织病灶,平扫呈略不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有强化,同侧鼻道变窄,肿块向前生长入鼻前庭,向后长入后鼻孔区,鼻甲/鼻上隔骨质有破坏。 意见:左/右侧鼻腔内占位性病变:鼻腔癌?

35. 鼻息肉

双侧鼻腔鼻窦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右侧鼻腔内可见一约 cm× cm× cm团块状软组织病灶,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有强化,同侧鼻道变窄,邻近未见骨质有破坏。

意见:左/右侧鼻腔内占位性病变:鼻息肉?

36. 鼻腔血管瘤

双侧鼻腔鼻窦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右侧鼻腔内可见一约 cm× cm× cm团块状软组织病灶,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强化,CT值平扫 ~ HU、增强后 ~ HU;同侧鼻道变窄,邻近未见骨质有破坏。 意见:鼻腔血管瘤

鼻咽病变

39. 腺样体肥大

鼻咽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增厚,厚约10mm,内密度均匀,相应气道受压变窄。双侧咽隐窝 清晰。

意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腺样体肥大

40. 鼻咽癌早期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变狭小,右咽鼓管开口及右咽隐窝结构消失;右鼻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较均匀,层次欠清,增强后轻度强化;右侧咽旁间隙变窄、模糊,密度增高,脂肪层消失。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左侧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鼻咽改变:早期鼻咽癌

41.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变小、变形,右侧咽隐窝变浅/消失,右鼻咽侧壁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向鼻咽腔内隆起,边缘界面不清,最大层面约约 cm× cm× cm,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咽旁肌群及咽旁间隙模糊,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左侧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咽后间隙及颈动脉鞘内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部分呈环形强化。 意见:鼻咽癌并颈淋巴结转移

42. 鼻咽癌并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不对称,轻/重度狭窄/闭塞,左/右侧咽隐窝变浅/消失,局部软组织肿块,鼻咽左/右侧壁增厚形成肿块,突入鼻咽腔,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肿块向深部侵润,左/右侧翼内外肌受侵,左/右侧咽旁间隙变窄/闭塞;向后生长,头长肌界线欠清;向后上生长侵犯同侧颈动脉鞘区,局部可见类圆形病灶,颈静脉周围可见类圆形病灶,平扫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 意见:鼻咽癌并颈深上组淋巴结转移

43. 鼻咽癌.颅底侵犯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变小、变形,右侧咽隐窝变浅/消失,右鼻咽侧壁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向鼻咽腔内隆起,边缘界面不清,最大层面约cm× cm× cm,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咽旁肌群及咽旁间隙模糊;肿块向前累及后鼻孔、翼腭窝,向上累及破裂孔区,向后累及寰椎、枢椎前部,向外累及颞下窝,相应颅底骨质破坏。颈动脉鞘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鼻咽癌侵犯颅底

44. 鼻咽癌并颅底骨质破坏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不对称,轻/重度狭窄/闭塞,左/右侧咽隐窝变浅/消失,局部软组织肿块,鼻咽左/右侧壁增厚形成肿块,突入鼻咽腔;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肿块向深部侵润,左/右侧翼内外肌受侵,左/右侧咽旁间隙变窄/闭塞;向后生长,头长肌界线欠清,向后上生长侵犯同侧颈动脉鞘区,破裂孔/斜坡/岩骨/蝶骨翼板骨皮质不连续。 意见:鼻咽癌侵犯颅底

45. 鼻咽癌并颅内侵犯(左/右/双侧海绵窦)

鼻咽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不对称,轻/重度狭窄/闭塞,左/右侧咽隐窝变浅/消失,局部软组织肿块,鼻咽左/右侧壁增厚形成肿块,突入鼻咽腔;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肿块向深部侵润,左/右侧翼内外肌受侵,左/右侧咽旁间隙变窄/闭塞;向后生长,头长肌界线欠清,向后上生长侵犯同侧颈动脉鞘区。左/右/双侧海绵窦增宽,内见软组织影与鼻咽部肿块相连。

意见:鼻咽癌并颅内侵犯(左/右/双侧海绵窦)

喉部病变

46. 喉癌(声门上型)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声襞约 cm× cm× cm结节状隆起,突向喉腔,喉室变窄,病灶基底部边界不清;左侧会厌前间隙及喉旁间隙低密度脂肪组织消失,可见等密度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模糊;钙化的喉软骨形态不整、移位,其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与左室带软组织影相连;增强后肿块轻微不均匀强化。左颈部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意见:喉癌(声门上型)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47. 喉癌(声门型)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声带不对称,左侧声带局限性/弥漫性增厚,CT值平扫 HU、增强后 HU,侵犯前联合,喉旁间隙变诈,甲状软骨部分破坏。颈部未见明显

增大淋巴结。

意见:喉癌(声门型)

48. 喉癌(声门下型)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真声带以下气管与环状软骨间软组织影,约 cm× cm× cm,CT值平扫 HU、增强后 HU,肿块向下侵犯气管,向上可侵犯声带,向后外侧通过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侵入颈部软组织。左颈部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意见:喉癌(声门下型) 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49. 喉癌(混合型)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声带不对称,左/右侧声带明显增厚/形成肿块,约 cm× cm× cm,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前联合增厚,对侧声带亦受侵,左/右侧喉旁间隙受累呈软组织密度。肿块侵犯声门上区,会厌前间隙亦可见软组织肿块。颈部尚未见增大的淋巴结。 意见:喉癌(混合型)

50. 下咽癌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梨状窝内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块影,约 cm× cm× cm,CT值平扫 HU、增强后 HU,同侧梨状窝变小或消失,肿块侵犯环后区和咽后壁。颈动脉鞘区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转移。双侧声带未见结节肿块。 意见:下咽癌并颈淋巴结转移

51. 梨状窝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部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梨状窝不对称,右/左侧梨状窝周壁粘膜不规则增厚,致右/左侧梨状窝狭窄或闭塞,肿瘤向内侧沿杓会厌皱襞侵犯同侧喉腔侧壁,室带增宽,喉旁间隙受侵,声门向对称侧移位,肿瘤侵犯咽后壁及环后区,致椎体与环状软骨或环杓关节间隙增宽,超过1cm,右/左侧颈部可见肿大类圆形淋巴结影。 意见:左/右侧梨状窝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腮腺病变

52. 急性腮腺炎 双侧腮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腮腺腺体弥漫肿大,突出于面颊部轮廓之外;腮腺密度增高且较均匀,CT值平扫 HU、增强后 HU,与邻近组织间脂肪间隙分界不清。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意见:双侧腮腺改变:急性腮腺炎

53. 腮腺混合瘤

双侧腮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腮腺内侧可见约 cm× cm× cm大小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较均匀,CT值平扫40~48HU、增强后65HU,边缘光滑,肿瘤与局部组织间脂肪间隙显示清晰。右侧颈部血管受压内侧移位,局部骨质未见确切破坏征象。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意见:右侧腮腺肿块:腮腺混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