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详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校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结题报告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888e7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6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

一、课题背景

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一般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串讲轻整体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的弊端,束缚了学生的脑口手,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为顺应世界教育激流,落实新课改精神,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克服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的不良认识取向,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那么,找到有效的指导策略,争取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当务之急!而探究性的阅读教学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缺乏探究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既不遵循教学原则和心理规律,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方式、创新精神是不能得到提高、发展、培养.在这样的背景和思考下,我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策略》的课题。 二、具体研究的目标问题

1.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提高我们的认识,从而对课题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策略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探究性学习”的前身为“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并作为传统教学方式补充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合作探究性

9

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对语文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纬度的培养为目标,揭示本人与他人长期积淀的对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特殊事例情境进行描述,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学习时引起注意,并通过自主与群体自身对学习、生活实际中的所感、所思和所悟的事例进行描述、讨论剖析与解析这一知识点及升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一)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稿),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写入其中,并且明确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仅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而言,忽视了大批其余智能类型的学生,这不能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发展。在本课题中,我们尝试将多元智能应用于新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注重阅读个性的发展,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阶段划分

我们分四个阶段完成这一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2013年3月——2013年4月) 现状调查报告、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10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9月) 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课堂实践,产生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实践检验阶段 (2013年10月——2014年1月) 总结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形成阅读教学中高效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对实践探索阶段研究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出科学有效地教学策略,并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3月——4月)

总结:整个课题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产生书面成果,课题结题。 总结感悟心得,分析研究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论文。 六、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年级三班和四班为实验班。

1.行动研究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

4.个案法: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个子课题、某种学习方式或某一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寻求点上的积累和突破。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为了很好地研究本课题,我严格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进行探索和研究。从对实验班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开始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学

11

生的阅读现状,大致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问题,从多方面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解决的对策。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相应的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研究过程。 (一)调查阶段

在准备阶段,就学生现有识字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阅读教学现象的调查问卷,需要你的参与,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该题均为单项选择),谢谢你的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问卷调查

阅读兴趣与习惯:

1、你喜欢阅读吗?( )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读书?

A、自己主动读书 B、老师要求 C、父母要求 D、什么情况也不读 3、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A、科普书 B、动漫类 C、作文类 D、故事类 E、其他 4、你每天有多长时间用于阅读?

A、一小时以上 B、半小时到一小时 C、半小时以内 D、无 5、你喜欢怎样读书?

A、自己读书 B、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书 C、视不同书目而定 D、无所谓

6、你读书时有没有勾画批注的习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