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课文辅助部分的教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例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课文辅助部分的教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77028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5

例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课文辅助部分的教学

——以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为例

统编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于2017年春季学期在全国各地全部统一使用统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之前且要求任课教师全员培训,直到2017年11月,国家、省、市、县、校对统编历史教材进行了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国培计划等多种样式的培训。面对突如其来的统编教材,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又面临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初中历史教学该何去何从?统编历史新教材的变化,教师们教学的路在何方?

一、课文正文部分与课文辅助部分的关系

统编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与中华书局版历史教材,乃至前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相比,课文正文取消大小字,统一为大字,且无颜色字之分,以使课文更为通畅。增设了课文辅助部分的内容,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主要有:“课文前设”为每课前面的“导言”;“课文旁设”包括“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人物扫描”“知识链接”;“课文后设”包括“课后活动”“知识拓展”。这些栏目的设计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展开活动等。统编教材围绕课文,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1.课文前设部分“导言”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所有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至少相

关的三个子目,多达四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课文前设部分“导言”,七年级上册历史共21课,每课都设计“导言”部分。“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例如,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

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 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这样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

2.课文旁设部分——“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人物扫描”“知识链接”

课文旁设之一:“相关史事”课文共设有36处,只有第3课、第14课没有设计到。“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例如,《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课文旁设之二:“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例如,《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

课文旁设之三:“问题思考”结合内容设计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三国鼎立》的一则“问题思考”。

课文旁设之四:“人物扫描”

唯一在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子目中设计到。“人物扫描”是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介绍,并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例如,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子目“商鞅变法”。

课文旁设之五:“知识链接”唯一在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设计到,“知识链接”应为本节课学习必须准备的知识,就像链条中的一环,如果缺少

了链条就断了。在这里是链接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

3.课文后设部分——“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课后活动”作为课后作业,以形式灵活的题型,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例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课后活动”:查阅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说说哪些出自春秋时期,哪些出自战国时期。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一则“知识拓展”。

课文辅助部分栏目的设计,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为教与学提供了必要而丰富的资源,也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平台。需要教师们在使用中配合课文,结合学情,灵活处理。这些栏目是统编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