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现象学的“视域”概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追溯现象学的“视域”概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759e3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8

追溯现象学的“视域”概念

摘 要:我们知道,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是意向性问题。根据他的意向性理论,意识生活的基本特征就在于意指对象的意义。但是,在意向体验中现时的被意指的那个“现象”永远不会完全孤立地和封闭地、完全不确定地和未知地被经验,而是作为某个处在联系之中的东西,作为某个在视域之中和出自视域的东西而被经验到。意向对象的构造同时伴随着视域的构造。所以,对“视域”的研究将对现象学的意向性及对象构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世界视域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62-01 一、研究的源起

伽达默尔认为,“视域”概念首先由尼采和胡塞尔作为哲学概念来运用的,是胡塞尔理论中核心的也是最具独创性的部分,也是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中心范畴之一。对于“视域”给予正确的理解是理解胡塞尔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前提,也是理解意向性的重要方面。1917-1921年间,胡塞尔开始区分静态的(static)和发生性的(genetic)现象学。静态现象学的特点是描述意向性的结构,说明行为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的对象必须是静态的,因为对象和意向结构的类型都被当做是已经可用的。但胡塞尔认识到,对象和意向性结构本身都是有起源和历史的。这也正是发生现象学

要揭示的,即意向性的主动构成之前的那个构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对象性、意向对象等问题还未出现,一切综合与构成都在原发的时间视域和联想视域中发生。倪梁康先生在《现象学及其效应》(p259)中指出:“没有”视域,“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的观念是无法想象的。”幽州台上,陈子昂曾留下一首千古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悠悠的天地,不就是人目之所见,心之所见的视域吗?而面对这样的视域,人为什么会禁不住留下热泪?在这天地之间,我们现时的人,又能有何作为呢? 二、现象学“视域”概念的界定

对于“视域”(horizont)概念,胡塞尔曾说:“每一个世间的给予都是在地平线(horizont)的情况中的给予,在地平线中包含着更广阔的地平线,最后,作为世间给予的东西的每一个东西,本身都带有世界的地平线,并且只是因此才被意识为世间。”可见,“视域”与世界中的对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对象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视域”。而没有“视域”,也就没有对象。所以,“视域”概念必定与对象在意识中的构造有关。对于对象来说,它永远不会完全孤立地和封闭地、完全不确定地和未知地被经验,而必定处在联系之中,作为某个在环境之中和出自环境的东西而被经验到。而这个对象所依存的环境,即是“视域”。意识的构造本身必然具有其“视域”,它是作为意识经验到对象时的隐含背景而呈现出来的。所谓“视域”,就是对象在被给予人的意识中作为对象

背景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从意识行为看,它是一种背景意识,而它同样也在共现意识、潜能性意识的标题下受到探讨。对作为观察者的自我来说,“视域”意味着自我对于可能对象的不关注。而对于对象来说,“视域”意味着可能对象对自我而言的非课题状态。“视域”概念在胡塞尔那里的最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说明了在意识中单个对象与作为这些对象之总和的世界之间的过渡关系,说明了具体、充实的视域与抽象、空乏的视域之间的过渡关系。

三、现象学“视域”概念的效应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境遇。胡塞尔的视域理论是具有开放性的理论,每一个视域不仅于自身中包含着指引,而且超出自身之外还指引着其他视域。所以,它们全部共属于某个无所不包的指引联系。这就是世界,我们的普遍境视域。海德格尔认为,看起来胡塞尔的视域是向无限广阔的时空开放的,但实际上又是非常空泛的。胡塞尔的视域理论仍然是停留在认识论中,只是把世界视为一种图像,在意向性之外,对象并不是自在存在的:“仅就存在者被具有表象和制造作用的人摆置而言,存在者才是存在着的。”海德格尔认为,视域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是图像化的,没有展开。这种视域并不充分和饱满,遗失了很多东西。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视域就不仅仅是认识论上的视域了,而成为了存在的视域,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存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