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四系导师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航四系导师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f9d0e569dc5022aaea005d

1、个人情况简介

1999年4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徐力平教授。博士论文获北航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叶轮机叶片弯掠三维造型及其对叶片气动负荷的影响﹑叶轮机三维粘性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及非定常流动机理﹑轴流压气机重复级边界条件及其在数值模拟中应用、高低速叶型相似变换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1999年6月-2001年5月在北京大学湍流研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佘振苏教授(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湍流的流动机理以及湍流的层次结构理论的实验研究,对多柱体绕流尾迹湍流流场结构﹑圆管湍流边界层流动﹑尾迹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研究。

2002年4月-2002年7月,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访问,参与“小风扇气动降噪技术”课题中小风扇内部非定常流动的研究。

2001年6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5年至今为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方向三负责人,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工程师。

2005年12月人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科研新星计划。 2、教学情况

参与北京市精品课《工程流体力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叶轮机械原理》课程的建设,包括授课及教材的编写等工作。

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协助指导博士生多名,已培养多名优秀研究生毕业。 3、科研项目情况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叶轮机内部非定常流动机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低雷诺数内流流动及控制、多学科耦合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863课题、航空基础科学基金、基础科研项目、预研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军民用横向课题等课题十余项;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PTD项目等项目的研究。 4、文章发表

与他人合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其中EI索引20余篇,SCI索引1篇。

王同庆 06172 博士生导师

196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航空发动机热物理专业。1968年7月分配到沈阳航空航天部新阳机械厂。1978年9月考入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出入水弹道流体力学,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1年12月~1987年3月在中国船 舶科学研究中心第六研究室任工程师,07试验室负责人,研究室副主任。从1987年3月至 1995年3月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系振动噪声研究室及沈航-B&K技术交流中心任研究及应用工程师。根据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关于螺桨飞机声场模型的工作,完成了\螺桨飞机声场模型的某些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10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3月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07 教研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学科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

第二学科专业:船泊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 叶轮机非定常气动热力学与气动声学

水下目标声反射特性及声隐身技术研究 承担研究生的气动声学教学和水声

曾主持和完成多项航空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项目。目前承担项目有航空基金和民机预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是英国JSV杂志和国内多个学术杂志的评阅人,近期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1.\螺浆飞机近场离散声模型的某些改进\中国科学(A辑)第25卷 第1期 1995 1 2.\小马赫数移动物体振动表面的声场解\科学通报 第42卷 第19期 1997 10

3.\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8)209(2) 317-328

4.\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8)209(2) 299-316

5.\ Vol.13 No.3 August 2000

6.\of Underwater Target Strength\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Vol.20 N0.1 January 2001

曾获两项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力学学会流固耦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强 05631 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本科生; 1985年9月至1988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所硕士研究生; 1988年3月至1992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所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以后,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矢量喷管和红外隐身方面的计算和实验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讲授课程: 非转动部件流体力学 红外物理与红外隐身

主要研究方向:

1、航空发动机内流气动热力学 2、冲压发动机流动与燃烧

3、飞行器矢量推进及红外隐身技术研究

参与课题及获奖项目介绍:

1、“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计算方法研究”,863航天高技术项目,1992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2、“矢量喷管内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航空发动机预研课题,200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3、“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红外抑制技术研究”,国防跨行业综合技术项目,200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

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目前负责的课题介绍:

1、“新型流体控制矢量喷管方案探索研究” 2、“飞机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研究” 3、“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 4、“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气动设计与优化”

王建军 06763 博士生导师

王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先后在重庆大学机械二系和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系任教。一直从事机械结构和机械系统振动问题、固体力学和流固耦合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和航空推进装置结构振动与振动制\\可靠性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和军队重点试验室基金项目,APTD项目,航空预研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正式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6本,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等部委级科技奖励4项。

李锋 06818 博士生导师

李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书记;199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计算燃烧学,师从中国工程科院院士范维澄教授;1994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金志明教授,博士论文获优秀博士论文;1994年9月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发动机专业从事一站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高温升大热负荷加力燃烧室壁面冷却、射流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1996年9月期满出站。1997年3月进入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二站博士后,师从中科院院士史绍熙教授,主要承担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火花点火式内燃机缸内横轴三维流动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气门汽油机缸内三维流动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以及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新一代五气门汽油机缸内三维流动及其燃烧特性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1998年11月二站博士后出站,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高温升燃烧室设计、射流控制技术、双旋流雾化燃烧、燃烧室流场计算、红外隐身、冲压发动机燃烧等方向的研究,先后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热动力工程研究所书记等职,2003年当选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年青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作为子课题负者人承担了巡航导弹、预警机、无人机、新型主力战机、主战坦克武器系统等重点型号的研究及工业窑炉燃烧器的开发等工作,先后发表论文45篇,参加了29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近20项为课题负责人。 以下为部分教师名单 姓名 教师类型 吴寿生 硕士生导师 黄熙君 硕士生导师 宋满祥 校内教师 张锦 硕士生导师 宁榥 博士生导师

马鸿信 校内教师 王效葵 校内教师 史伟 校内教师 任丽云 校内教师 文竞 校内教师 张辉 校内教师 侯贵仓 硕士生导师 孟航声 校内教师 肖惟慧 校内教师 李黎 校内教师 伍耐明 硕士生导师 杨志豪 校内教师 饶寿期 硕士生导师 肖陵 硕士生导师 郑克扬 硕士生导师 聂景旭 博士生导师 孟庆明 硕士生导师 唐海龙 硕士生导师 洪杰 博士生导师 韩树军 校内教师 万周迎 校内教师 徐力平 博士生导师 王延荣 博士生导师 朱之丽 博士生导师 张学仁 硕士生导师 郭淑芬 硕士生导师 刘刚 硕士生导师 程涛 硕士生导师 景晓东 硕士生导师 刘火星 硕士生导师 郭隽 校内教师 李秋实 硕士生导师 许全宏 校内教师 齐红宇 校内教师 郭宝亭 校内教师 兰世隆 校内教师 邓宏武 硕士生导师 刘友宏 硕士生导师 杨晓奕 校内教师 闻洁 硕士生导师 李晓东 博士生导师 岳明 校内教师 侯安平 校内教师 袁巍 校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