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含13年最新高考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4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含13年最新高考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57cbb4079563c1ec4da7114

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 内容 例题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

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

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

二,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

来越重要。第三,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

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

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⑤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重庆2013)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

象的正确态度。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

人生。②坚持喝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③在日常

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

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天津2013)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

鸣的原因。

①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②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

深远持久的影响。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

(浙江201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

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

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国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

作用。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

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

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

文化的影响。

(北京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

宣传教育的意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

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 文化对人

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

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

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2011-29)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

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

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天津2011-1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

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我国促进文

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

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

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

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

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

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

化财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

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

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

口迁徙、教育等。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

播的途径。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

育活动。其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

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5、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

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

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

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