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出来的传统----“春联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贴出来的传统----“春联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492589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9

摘 录 卡 片 摘录人 时间 发展 阶段 桃符 《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以示驱灾压邪。 五代 桃符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佳节好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唐 尉迟恭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宋代 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明代 春联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

5

张可欣 资料来源 具体发展过程 网 络 秦叔宝 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来一直盛行不衰。 我的感受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春联都有如此复杂的发展过程,还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传说,看来中国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第二阶段:子课题(二)春联的内容。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古至今已有了许多名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各种与时俱进的春联也层出不穷。于是这一阶段分成四组展开,每组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一组的学生走进了各行各业,他们走街串巷,收集了很多具有行业特色的春联,比如校园对联:“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建筑公司对联:“大厦高楼能手盖,南枝北屋凤凰栖”,“万丈高龄平地起,千幢大厦手中兴”;邮电局对联:“日送千家信,时通万户情”,“电波远送千里讯,鸿雁绿衣报好音”;图书馆对联:“书播四海新文化,店迓八方有识人”,“古今书籍凭君选,中外文章任你观”等等,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春联的魅力。

第二组的学生在走访亲戚的过程中走进农村,收集了很多具有农村特色的春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安定千家乐,国兴百姓安”,“年丰万家欢乐、国兴百姓安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勤三春昌,地肥五谷丰”,“地春光好,农村气象新”等等,浓郁的乡土风情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气息,也明白不同人用不同的春联表达自己不同的新年祝愿。

第三组的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商店调查了解现在春联市场的供需情况,调查询问售货员和顾客大多选择什么春联,根据什么选择(内容、外表等),一般选多少钱的对联等,在询问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附二:春联市场供需情况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序号 1 1月26号 大致年龄 40 调查地点 新华书店 调查人 张萌 选择原因 价钱 18 所选春联 天狗下凡春及第,财神驻足喜盈门 家里做生意选个有财神的金边修饰的也气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小发现 25 38 30 55 25 23 30 28 42 40 35 15 50 46 子夜钟声扬吉庆,狗年爆竹报平安 明年狗年所以选有狗的 3 3 3 2 2 2 3 2 20 3 3 3 5 12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孩子选的,读起来上口 福气降临全家福,春光辉映满堂春 内容贴家里比较合适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虽是老对子,但很喜欢 春风春雨春光好,秋果秋粮秋景忙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象更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金鸡报晓风中竹叶辞岁去, 瑞犬迎新雪上梅花报春来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 丙岁勤修敢疏暇日,戌年纪算克享遐龄 福气降临全家福,春光辉映满堂春 鸡年利事家家乐;犬岁发财户户欢 给乡下的父母选的 随便选的 希望来年顺利平安 这对有春天的气息 明年狗年所以选有狗的,大门需要贴大对联 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希望明年有好运 贴门上显得比较有文化 期盼全家幸福 内容符合自己的想法 发现买对联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小孩也大多是跟随大人一起的,看来孩子对对联的选择不是很在行。绝大部分人选择对联都会考虑对联的内容,主要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的祝愿,有一部分人(基本上是有钱人)还考虑买的对联贴门上要气派,都选择一些镀金边的看上去做工很精细的对联,看来人们富裕了以后对对联的要求更高了。 整个第二阶段学生往返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居民区搜集,走上街头记录,走进公司单位查看,走向农家询问。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引向了校外,融入社会大家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第三阶段:子课题(三)春联的故事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与春联有关的故事也有很多。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和询问他人的方式,基本每个人都能讲出三四个有关春联的故事。如《50多年不贴

7

春联的书法家》、《王羲之妙书春联》、《朱元璋送春联》、《纪晓岚写春联》、《伞铺酒馆合写春联》、《巧借春联度年关》等。

春联中的故事小组表演了小品。小品的故事情节是: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笑,令人捧腹。

学生搜集的故事把古往今来,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都涵盖了。为了传播春联文化,还让学生在拜年期间把自己搜集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展示的喜悦,又使得春联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学生在无形中成为春联文化的传递者。

第四阶段:子课题(四)春联的格式

春联格式小组的孙帅同学介绍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 如 :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福星高照 。

其贴法有三: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王立志介绍了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

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