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盾构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9bb4b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f2

中心轴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纠偏要逐步完成,每一环纠偏量不能过大。

2、进洞段的土体加固

到达前提前进行端头加固,并确保加固效果满足盾构机到站掘进要求。 3、洞门破除

在盾构机到达后,对洞门进行破除。 4、洞门密封的安装

为防止盾构机进洞时推出的碴土损坏帘布橡胶板,洞门防水装置在洞门第一次破除,碴土被完全清理干净后安装。安装方法同于始发洞门。

5、接收基座的安装

接收基座的中心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一致,同时还需要兼顾盾构机出洞姿态。接收基座的轨面标高除适应于线路情况外,适当降低20mm,以便盾构机顺利上基座。为保证盾构刀盘贯通后拼装管片有足够的反力,将接收基座以盾构进洞方向+5‰的坡度进行安装。

要特别注意对接收基座的加固,尤其是纵向的加固,保证盾构机能顺利到达接收基座上。

6.3.3 盾构到达施工

1、根据盾构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进行推进,纠偏要逐步完成,每一环纠偏量不能过大。

2、在盾构机距离端头墙100米时,选择合理的掘进参数,逐渐放慢掘进速度,控制在20mm/min以下,推力逐渐降低,缓慢均匀地切削洞口土体,以确保到达端墙的稳定和防止地层坍塌。

3、盾构进入到达段后,加强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掘进。 4、盾构机刀盘距离贯通里程小于10m时,在掘进过程中,专人负责观测出洞洞口的变化情况,始终保持与盾构机司机联系,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5、在拼装的管片进入加固范围后,浆液改为快硬性浆液,提前在加固范围内将泥水堵住在加固区外。

6、当管片最后一环管片拼装完成后,通过管片的二次注浆孔,注入双液浆进行封堵。注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洞门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漏浆的现象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处理。

7、当盾构前体盾壳被推出洞门时通过压板卡环上的钢丝绳调整折叶压板使其尽量

压紧帘布橡胶板,以防止洞门泥土及浆液漏出。在管片拖出盾尾时再次拉紧钢丝绳,使压板能压紧橡胶帘布,让帘布一直发挥密封作用。

8、由于盾构到站时推力较小,洞门附近的管片环与环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因此作好后20环管片的螺栓紧固和复拧紧工作。并用槽钢沿隧道纵向拉紧后20环管片,使后20环管片连成整体,防止管片松弛而影响密封防水效果。

钢环板B板折叶压板螺母双头螺栓钢环板A板钢环板B板折叶压板螺母双头螺栓钢环板A板钢环板B板折叶压板螺母双头螺栓钢环板A板吊环钢丝绳推进方向帘布橡胶板吊钢丝绳环推进方向帘布橡胶板吊钢丝绳环推进方向盾构管片帘布橡胶板盾构盾构管片管片(一) 盾头未到前(二) 盾尾未出前(三) 盾尾出来后

图6.3-2 密封橡胶帘布示意图

6.3.4 盾构到达施工注意事项

1、盾构到达前检查端头土体加固质量,确保加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到达前,在洞口内侧准备好砂袋、水泵、水管、方木、风炮等应急物资和工具。 3、准备洞内、洞外的通讯联络工具和洞内的照明设备。 4、增加地表沉降监测的频次,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指导施工。 5、橡胶帘布内侧涂抹油脂,避免刀盘刮破帘布而影响密封效果。

6、在盾构机刀盘距洞门掌子面0.5m时应尽量出空土仓中的碴土,减小对洞门及端墙的挤压以保证凿除洞门混凝土施工的安全。

7、在盾构贯通后安装的几环管片,一定要保证注浆饱满密实,并且一定要及时拉紧,防止引起管片下沉、错台和漏水。

6.4 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突发险情的预案

6.4.1 盾构隧道过建(构)筑物时的应急预案

1 2 3 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箱涵桥 盾构隧道下穿广渠门立交桥 盾构隧道下穿广渠门立交桥四周挡墙 右K11+019~037 右K11+250~480 特级 一级 一级 4 盾构隧道下穿东护城河 右K11+300~365 一级 ⑴ 详细进行沿线建筑物结构及基础类型、与线路的关系等相关资料的调查工作,根据实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保证措施,对于危房等安全状况较差的建筑物要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能保留的则采取加固措施,不能保留的则坚决予以拆除。

⑵ 根据建筑物(构筑物)与线路的关系,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局部或全部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和整体性,避免因施工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可从地面向基础下方布置袖阀注浆管,使注浆管前端位于受影响的基础下方,根据量测反馈资料进行跟踪注浆。注浆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以便能调节浆液凝固时间。注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注浆压力,防止注浆压力过大,造成对房屋基础的破坏。

⑶ 如果建筑物基础位于富水地段,且有地下流水通道或承压水,则盾构机在穿越建筑物之前,必须对盾构穿越部位的地层进行注浆止水,防止因失水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⑷ 通过对盾构掘进时地面变形曲线进行实测反馈,不断调整、优化掘进参数,以验证选择施工参数的合理性,保持盾构开挖面的稳定。

⑸ 在曲线段,为减少盾构轴线与隧道轴线偏角过大,造成因超挖及地层损失过大而引起的地面变形。

⑹ 掘进时降低掘进速度,使盾构慢速通过,同时调整掘进参数,保持土压平衡;及时进行纠偏、加大注浆量等工作。

⑺ 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加固隧道周边地层。掘进时采取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充填环内间隙,使管片衬砌尽早支撑地层,控制地层沉陷。在衬砌环脱出盾尾的同时,进行及时注浆,填充隧道和地层间的建筑空隙,减小地面变形。在盾构后约10环处再向衬砌背面进行二次注浆,以弥补同步注浆的不足。

⑻ 提高掘进控制水平,及时调整土仓压力,保证开挖面土体稳定。

⑼ 提高工作面渣土的止水性。通过向土仓注入膨润土或泡沫剂,改善渣土的流动性和渗透系数,防止螺旋输送机喷涌。

⑽ 提高盾尾的密封性能。通过采用多道盾尾刷防止泥土从盾尾进入隧道:向盾尾注入油脂,加强盾尾的防水性能。

6.4.2 应急预案

⑴ 当建筑物发生沉降或倾斜,而且趋势仍在发展时,首先应按照下表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序号 项目 建筑物沉降 控制标准 20mm 20~30mm 30mm以上 a、混凝土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为:0.004; b、框架结构、桩基础:0.002l(l为相邻桩基间的距离)。 a、混凝土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为:超过0.004; b、框架结构、桩基础:超过0.002L(L为相邻桩基间的距离)。 采取的应急措施 洞内二次注浆 地面跟踪注浆 顶撑加固措施 实际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结构情况,裂缝等情况综合判断。 备注 1 洞内二次注浆 2 建筑物倾斜 地面跟踪注浆(或顶撑等加固措施) ⑵ 当沉降或倾斜进一步发展,趋近于预警值,且采取上表中相应应急措施仍不能阻止沉降或倾斜的进一步发展时,立即告知建筑物中的住户实际情况,提请住户做好紧急撤离准备,随时做好撤离准备;同时,联系好紧急疏散安置点;并将实际情况向监理,业主予以汇报,做好各级预警准备。

⑶ 当沉降或倾斜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启动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预案,将建筑物中所有的住户转移至疏散安置点,同时对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交通实施交通管制。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根据险情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直至险情排除。

⑷ 若建筑物发生坍塌,则首先实行交通管制,建立安全隔离区,在坍塌稳定后,组织抢险队伍首先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同时将险情上报相关应急部门,全面启动应急预案。

(5)在现场安置临时指挥部。

6.4.3 风险上报流程

1、风险事件上报程序

风险事件发生后按程序上报。首先由作业队施工员报告各分部经理或副经理,并立即向项目经理、总工(白天、夜间)报告,总工办科长或值班工程师通知抢险小组,经简要分析后按预定程序上报。风险事件上报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