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盾构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39bb4b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f2

6、根据初始段的掘进,对盾构施工所采用的参数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使盾构在全线掘进中,随地质、埋深、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动态的、适时调整施工参数,将地面沉降控制在+10mm~-30mm范围内。盾构穿越建筑物和构造物时,运用优化盾构施工参数的方法,满足环境要求。

7、盾构始发及接收时,若洞口地基土较差,采取注浆加固措施,确保始发和接收洞口的安全。施工中在盾构快进入加固体土体时严格控制盾构机的操作,采取适当对开挖面注水或膨润土泥浆,低速掘进,低速转动大刀盘等措施。

8、加强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管理来控制地层的隆陷

为了减少和防止地面沉降,在盾构掘进中,要尽快在脱出盾构后的衬砌背面环形空隙中充填足量的浆液材料。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注浆起止时间对同步注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起关键作用。

9、注意盾构在曲线上推进及盾构纠偏

盾构在曲线上推进时,土体对盾构和隧道的约束力差,盾构轴线较难控制,因此推进速度要减缓,纠偏幅度不要过大,加大注浆量、加强纠偏测量工作等,以减少地层损失,严格控制地面沉降。

10、防止从管片接头、壁后注浆孔等漏水而引起地层下沉,进行管片安装和防水施工按施工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若出现管片漏水及时采取二次注浆,达到防水效果。

11、对建筑物、构造物基础进行注浆加固

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及对沉降的敏感程度、沉降的允许值,制定建筑物及地面变形警戒值。建立完善的监测网,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跟踪注浆及补充注浆。

12、地表变形预测

采用盾构法施工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很多,有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密封仓压力、注浆量及注浆压力、地下水位变化、施工多次扰动等。为了使地表沉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施工监测和理论模型计算分析,合理确定注浆量、密封仓压力、控制地下水位变化等可控因素,达到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根据监测结果和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地表沉降,认为其影响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为开挖面的密封仓压力、管片背后的注浆量和施工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13、地表变形预测

施工前预测主要根据数值分析和施工经验预测隧道施工造成的沉降量,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监测得到的各项参数,对施工阶段和最终的地

表沉降作出预测,并反馈指导施工。

14、变形控制

保证同步注浆质量,环形间隙是盾构施工过程中引起地层变形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掘进与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的原则,加强设备管理,确保同步注浆不间断进行。同时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注浆压力、液浆配比,必要时进行二次补充注浆。

15、施工监测反馈

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进行全程监控量测,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引起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施工,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如密封仓压力、注浆量、注浆压力、掘进速度等。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测对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2.11 洞内出碴、运输及弃土外运

1、洞内水平运输 (1)隧道内轨道布置

隧道内采用43kg钢轨铺设单线运输轨道,钢轨中心距为970mm,钢轨枕采用18#工字钢加工而成,间距为1.2米,用压板螺栓固定钢轨。

(2)洞内运输列车编组

盾构隧道掘进一环的土方为37.6m3(实方),重约94.5t,考虑到虚方系数、掘进时掺加泥浆、泡沫等因素,碴土体积按50m3;管片重约16t/环。盾构掘进时的同步注浆量约7m3/环。

每列出土进料运输车采用一台电瓶车牵引管片车、浆液车及碴车三种车,进洞时管片车与浆车满载,出洞时碴车满载。考虑到:①盾构机后续台车的中间宽度及净空要求,运输车辆的宽度不超过1.5m,运输车辆高度不得超过轨面以上2.5m;②每环土方必须一次运出;③龙门吊的提升重量不能过大;④管片堆高受净空限制;⑤每次浆液供应量不小于7m3等因素,每环土方用三辆碴车一次运出,每车土重约31.5t,每个碴车重约11.5t左右(容积约17m3),总重约43t;每环管片采用两辆管片车运入,每车堆放三

1234块管片,堆高不超过2m;每环同步注浆浆液采用一辆浆液车运入,容积为7m3。这七辆车用一辆45t电瓶车牵引,列车长度约43m,(盾构机台续台车及皮带输送机长度设计时已考虑列车长度要求)。列车编组图见【图6.2-8 重载列车编组示意图】。 1、45T电机车 2、17立方渣车 3、7立方砂浆车 4、管片车

图6.2-8 重载列车编组示意图

工程盾构区间双线长约2.009km,隧道内设置单线轨道运输。 (3)出碴、进料方法

盾构隧道施工时掘进1.2m后拼装一环管片,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进行同步注浆,如此循环进行。每环土方采用一列车一次运出至盾构工作井后吊出,每环管片及同步注浆浆液采用一列车运至盾构工作位置。

出土进料洞内采用列车有轨运输,在盾构工作井位置由设在地面上的45t龙门吊进行垂直运输。 (4)工效计算

电瓶车牵引速度为8km/h,往返最大距离为3.3km,考虑其它因素(卸土、装管片其它材料等)往返时间计划为60min。掘进一环时间约30min,拼装管片及抽浆液需40min。

2、垂直运输(预计)

本标段工程的垂直运输由1台45t的龙门吊和1台15t的龙门吊完成,45t门吊负

责盾构机的进料、出碴,15t的龙门吊负责电瓶及钢轨等散料的吊运。 3、碴土外运

碴土外运集中在夜间进行,利用挖掘机将碴坑中的碴土装入封闭式运输汽车,然后按照业主拟定路线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弃碴点,在场地出碴门口设置洗车槽,运输车辆出施工场地前进行清洗,计划安排带盖的密封性良好自卸汽车外运碴土,避免碴土在运输中洒、漏,以免影响城市环境。

6.3 盾构机到达

6.3.1 盾构到达施工流程

盾构机到达施工是指从盾构机到达下一站接收井之前100m的施工过程,其中包括隧道贯通、盾构机进入车站及被推上盾构接收基座、吊装解体。其工作内容包括:盾构机定位及接收洞门位置复核测量、地层加固、洞门处理、安装洞门圈密封设备、安装接收基座等,到达施工流程盾构到达施工流程见【图6.3-1盾构到达施工流程图】。

洞门密封的安装 接收托架安装与固定 掘进参数调整 到达段掘进 洞门凿除 贯通同时锁紧洞口密封 掘进方向控制 渣土清理 盾构机推进至接收基座 图6.3-1 盾构到达施工流程图

6.3.2 盾构到达的准备工作

1、盾构机定位及接收洞门位置复核测量

在盾构推进至盾构到达范围时,对盾构机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明确成洞隧道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关系,同时对接收洞门位置进行复核测量,确定盾构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在考虑盾构机的贯通姿态时注意两点:一是盾构机贯通时的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偏差,二是接收洞门位置的偏差。综合这些因素在隧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