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5fd6e889eb172ded63b7a1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给我的思考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黄远生、范长江、普利策、林肯·斯蒂芬斯、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对于我们这些以广播电视新闻方向的晚辈来说,中外名记者的行动和新闻思想就是我们在新闻行业前行的规范和路标,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身平事迹对我们的新闻学习十分有意义,因为他们在向我们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在学习《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这门课程的时候,每一节课我都在深深的思考,同时也在自责,为什么名记者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在拥有着好的条件的环境下却不知道充分利用发达的现代化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热爱新闻,把新闻当作一生的事业不抛弃不放弃,而我们现代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磨练出来的学生从事新闻行业并热爱一生的人那么少呢?

这本书罗列了30名中外名记者,每个人都是新闻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都为了自己的梦想辛勤耕耘,并最终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我不可能每个记者都记得那么清楚,但是其中的两位可以说是我的新闻思想的终极导师,他们就是—范长江和普利策。

我最初了解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大二的时候,我们班组织每学期两次的学术沙龙,其中一次就是探讨“我国著名新闻人物的社会活动及影响”。而我们组研究的就是范长江先生。而普利策也是在这次关于新闻人物探讨沙龙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的。

其中,范长江是我最好的榜样。

范长江,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

在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全民抗战难以避免的时刻,范长江从一个记者的政治敏感意识到:中日一旦开战,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范长江的这次西部之行,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字里行间显然倾注了他对红军的同情,甚至不无敬意。西北之行结束后,范长江回到天津,被《大公报》社聘为正式记者。这次出行,也正是他的出名之举。

范长江开朗热情,善交朋友。他常说,做记者重要的是交朋友,而且要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上至军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什么人都要交,朋友越多,新闻

来源越多,越能写出有分量的报道。他去采访时,还尽量帮助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经常同被采访对象保持联系。

做新闻,就是关注社会上时时刻刻发生的事情,然而一个人的关注视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人脉关系,通过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人的洞察力,随时“骑马以待”,保持同各界各地方的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时有着从他们那里获得新闻素材、新闻线索的意识,我们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甚至能获得独家新闻。

普利策的生平事迹以及新闻思想对我的影响并不亚于范长江。 普利策原名约瑟夫·普利策。匈牙利裔美国人,父亲是犹太人与匈牙利混血,母亲为德奥混血。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中产家庭,自幼受良好学校教育,受到良好的德文和法文训练。十七岁离家出走。同时由于对拿破仑的崇拜而从军,但由于视力和体力的问题,奥地利征兵处并未如愿。在奥地利军队报名不成后,又到驻墨西哥法军和驻印度英军报名处应征,依然未果。后来在汉堡加入美军“林肯骑兵队”。南北战争结束后退役,为了找工作在美四处流浪,1865年在中西部新兴城市圣路易安顿下来,1867年普利策入美国籍。

1878年,普利策发现圣路易斯的一家老报——《圣路易斯快报》因经营不善,正打算出售,便以2.5万美元买下《快报》。这样,31岁的普利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报纸。同时,他把《快报》更名为——《圣路易快邮报》,从而开始了它的办报生涯。

他在新报纸头版刊出了发行宗旨——本报除了人民之外,不为任何政党服务;本报不是共和党的发言人,只报道真实的一切;本报不会支持总统或国会,只公平慎重地给予批评;本报将攻击一切罪行及腐败行为??

在他的惨淡经营之下,报纸办的越来越好,终成一代报业大王。1911年去逝后,遗嘱中规定:世界报永远不得出售。后人遵照他的遗嘱,于1912年捐赠250万美元给哥伦比亚大学,创建美国第二所新闻学院,并从1917年起设立普利兹奖(Pulitzer Prize),每年一度颁赠给美国新闻界和文学界在小说、诗歌、传记、历史、戏剧、音乐、新闻采访报道有卓越贡献的人。

普利策以其过人的商业思想和对报纸新闻的热爱,把无名的报纸办的有声有色,成为一代报业大王,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他善于发现商机并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是其对新闻事业的矢志不渝,坚持不懈、不离不弃的精神更是感染了无数人。

总之,通过《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进一步对新闻行业、新闻记者的身平事迹、行为思想有更高层次的了解。他们的新闻思想更是在我的心中生根,对我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估计的深远影响。我们会在名记者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将来的新闻事业也将在他们思想光辉的照耀下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