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学习读本全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学习读本全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24bd0883d049649b6658c7

? 3、计算机病毒: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实现自我复制, 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人为性;二是隐蔽性;三 是再生性;四是可潜伏性。

? 防御技术包括几个方面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安全操作系统是指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 别、客体重用、审计、数据完整性、隐蔽信道分析、可信路径、 可信恢复等十个方面满足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 进行加密。

? (3)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防火墙(Firewall)是指在用户的 计算机和网络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使用户的计算机能够在很大 程度上避免受到来自网络的攻击的一种安全工具软件。

? (4)入侵检测:入侵检测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 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 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5)网络安全协议:这是指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

? (一)网络恐怖主义

所谓的网络恐怖主义,即特定组织或个人发动的有预谋 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手段和攻击目标,以破坏目标所 属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轰动 效应为目的的恐怖活动,是恐怖主义向信息技术领域扩 张的产物。

? 网络恐怖主义特点

? 第一,网络恐怖主义充分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和武器,可 以兵不血刃、实施人员毫发无损,造成的破坏和达到的效 果是传统恐怖主义活动无法比拟的。

? 第二,网络具有无界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因而其行为更 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 第三,攻击规模与破坏程度将更强大,往往可通过木马 程序、病毒等构建庞大的僵尸网络,令人难以有效防御。 (二)新型网络经济安全

? 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点很鲜明,按分析角度不同可以归纳处多种不同的特

征。在网络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资本、土地和一般劳动力,而是各种知识,包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经济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网络经济带动的信息消费的“异军突起”,使得网络经济成为国内消费的新增长点。

(三)网络信息战

? 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 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 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 列作战活动。信息战包括进攻战和防御战,这比网络安全

攻击和防御的涉及范围大得多。信息进攻战包括情报采 集、心理战、感知操纵、间谍战、内部攻击、信号截取与 干扰、计算机入侵、信息伪装、网络风暴等。信息防御战 包括加密保护、信息隐藏、权限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 控、灾难备份等。

四、网络安全的道德意义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自身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两个方 面,显然,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网络安全都不是纯技 术性问题。

? 首先,理论上讲,每一种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都存在 着可能破解的技术,这说明网络自身安全总是处于危险 境地,网络信息安全当然也就难于幸免了。

? 其次,已经发生的事实也表明,不管是普通的网络平 台,还是有高度安全防范措施的国家军事网站,甚至于 微软帝国都曾经难以避免“黑客”的入侵和袭击。

? 第二节维护国际网络安全的建设性合作 ? 一、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势和面临挑战

自1987年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以来,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取 得长足进步,网络对国家内政与外交事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 国在利用网络外交提高软实力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如2008 年的应对汉川地震救灾和宣传奥运等事件中,中国政府都成功地 借助网络平台,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自己求和平谋发展的良好形 象,并将中国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升了自身的软权 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网民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普遍 比较淡薄,甚至存在着诸多的错误倾向:如认为国外报道的发达 国家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在我国不可能发生。要改变这种现 状,就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 首先,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 其次,要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 ? 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

当前我国的信息与网络安全面临着如下巨大的风险:

? 其一,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许多核心部件都是国 外设备制造商生产的,关键部分完全受制于人。

? 其二,我国在引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安全保护 能力有限。一方面,我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另一 方面,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也较为欠 缺。

? 其三,我国信息网络犯罪有蔓延之势。 二、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必要性 (一)威胁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

? 网络发展导致国家主权的相对化。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 决定了网络空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政府的限 制。另一方面,网络的跨国性、流动性、平等性推动了经济全球 化的进程,增强各国之间的依存和渗透,由此削弱了主权国家在 国内外事务上的自决权。

? 网络使公众的国家意识日趋淡薄。政府通过塑造意识形态、国 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强化公民对国家、执政党和政府的认同,成 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 网络使得国家政权有所削弱。互联网的出现,动摇了政府垄断 和控制舆论的局面。互联网络信息的急剧递增与信息传递的多元 化,使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下降,舆论控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政治信息,包括了有利和不利于政 府的信息,这对依靠信息垄断巩固统治的威权政府,是致命的打 击。

(二)威胁意识形态安全

? 网络打破了信息来源和信息发布的垄断。每个网民既 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政府控制的媒体 不发布的消息,网民可以自己在网上发布,而政府要想 控制网上信息传播,不仅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而且投入 的各种人力物力成本,也是一项成本投入巨大的工程。 (三)影响国家政治稳定

网络激发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的热情,但当政治参与突破政 治体系所能容纳的限度时,就会对政治稳定构成破坏,引发 政治动荡。

? 一方面,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容易煽动起民众的沸腾情 绪,使政治体系无法保持理性,政府做出的决策深受民众情 绪的影响,从而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 另一方面,无序参与造成了政治沟通的低效和无序,使矛 盾和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由此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威胁 政治稳定。

(四)破坏国家信息安全

网络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在网络时代,确保国家信 息安全,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 一方面是由于电脑和网络在全社会的普及,事实上导致 了整个国家和社会对网络的依赖。

? 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互联网将全世界的电脑连接连起 来,在为人类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为情报机构和黑客组织通过网络窃取机密信息,提供了 技术条件和可能。

? 发动网络攻击的主体

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信息窃取和信息破坏活动,已经成为 网络时代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重要威胁。发动网络攻击的 主体:

? 一是从属于国家的间谍机构,

? 一是与政府无关的黑客个人或组织。

? 网络攻击的对象,既包括政府部门、军事单位等权力要 害部门,也包括重要的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民间 性质的单位。事实上,任何与互联网有联系、有值得破坏 和窃取的信息的组织,都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 三、我国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

主要做法

(一)掌握当代国际关系合作主动权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首 要任务就是要承认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出击,掌握国际合作的 主动权。目前网络安全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分为以下三类:

? 一是双边合作。又分为正式双边合作与非正式双边合作。信息安全 中的正式双边合作机制,一般通过引渡机制和双边法律援助条约体现 出来。非正式双边合作是在没有正式签署相关条约的情况下,双方执 法部门即开展合作。

? 二是多边合作。由于双边合作固有的缺陷,在网络安全国际合作 中,采用多边合作的方式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 三是企业界跨国合作。企业界跨国合作的有效手段是建立非政府的 信息通报中心,通过它向政府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传递信息并为相关 企业提供预警服务。

(二)提高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水平,确保在当代国际 关系互动中的国家安全

? 在国际合作中,提高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水平,确保在 当代国际关系互动中的国家安全是国际合作的目标和根 本。保障信息安全,推进日益信息化的现代中国,信息 安全专门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现实问题。所以建立信息安 全人才保障体系,完备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和培训系统已 迫在眉睫。

(三)明确目标、讲求艺术,增强各领域互联网国际合 作的能力

? 1、政治上:发展电子政务,整合社会资本

? 2、经济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 3、军事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

? 4、文化上:制定当代文化发展战略,构筑互联网上坚实的精神长城